因為如果患者術後放屁了,基本可以推測腸道在正常蠕動,是通的。
做腸道手術的病人,術前需要禁食水,腸道這時候會處於一個排空狀態。術後不能馬上進食。
從進食到形成糞便排出,最快約十小時左右。
也有消費能力強的患者,排便時間會更短。
相對來說,老人的消化能力弱,從進食到排便的時間會更久。
“有排過兩次尿,護士和管床醫生看過後,都說情況還不錯。”
“早上有醫生來查過房嗎?”
“心血管科的令主任已經帶人來查過了。”
“有人聽診心音嗎?”
“聽診了。令主任親自聽診的,說是先住兩天院再觀察。從令主任的表情來看,我丈夫的情況應該不是那麼理想。”
張啟連的妻子絕對受過高等教育,回答周燦的問題時,條理清晰,每次都能回答到點子上。
而且對周燦的態度,始終友好、尊重。
並沒有因為他年輕就有所輕視。
“也不用太擔心,順其自然就好。暫時來說,他的心血管是暢通的,只是有一部心肌因為缺血時間過久,可能已經發生了壞死。這個必須要警惕,如果壞死麵積過大,很可能還需要進行手術處理。”
周燦適當的給了自己的些許建議。
目的就是希望家屬能夠提高警惕,時刻關注患者的變化。
因為即便住的是高階病房,護士也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時守在病房內。另外,這裡的護士是兩班倒,交接時有所疏漏很正常。
“謝謝您告訴我這些,令主任也說了差不多類似的話。圖雅醫院的醫生,不但技術好,對患者也是特別負責,真的讓我很感動。要是當時能早點把我丈夫送過來就好了。”
她想到丈夫發病後,因為在第三醫院耽誤了太多的時間,這才造成如今的嚴重後果。她的心裡面肯定是有些後悔和自責的。
這其實就是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
張啟連花重金請來了日本心外專家,因為水平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高明,坑了很多人。
現在他自己病倒了,活該也要遭一次罪。
保住了性命,已經算是好的了。
“您也不用太自責,事情已經發生了,儘量想辦法解決就好。只要把人救回來了,這就是不幸中的萬幸。”
周燦安慰道。
“明天我還會再過來看看,您陪護的時候,如果發現他的呼吸或者心率、血壓這些資料有明顯變化,一定要及時按鈴呼叫醫護人員。根據我的臨床經驗,他的危險關鍵時期應該在術後三十六小時至七十二小時這個時間段內。”
心肌梗死後,即便血管重新開通了,仍然會有一個醫學上的‘惡性發作期’。
也可以稱之為組織壞死期。
最快發生在術後二十四小內,多數要等到三十六小時後才顯現明顯症狀。
昨天給張啟連做手術時,周燦倒也沒有太明顯的感覺。
因為那時候發生心肌梗死的時間還不是特別久。
而且大部分心肌如果只是短暫性缺血,緊急開通血管,恢復血運後,有可能得到緩解與恢復。
“好的,謝謝您!”
家屬再次向周燦道謝。
“再見!”
周燦揮揮手,走出了病房。
躺在病床上的張啟連,一直閉著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