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治療意見就是處理肺部感染與動脈血管嚴重狹窄、閉塞部位,對嗎?”
雪燕主任問道。
“對!我認為患者的腹主動脈等部位雖然也存在血管狹窄性病變,但是情況較為輕微,暫時沒有出現明顯症狀,所以不用手術處理。”
周燦點頭確認。
隨著他的水平越來越高,給患者制定手術方案時,反而更加謹慎。
能夠不做手術,就儘量不做手術。
任何手術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這一原則被他提升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
以前給病人治療時,更多的是考慮療效與病人做手術後的獲益。
這也是絕大多數外科醫生遵循的手術原則。
做手術帶來的傷害,只要小於患者所能獲得的益處,基本就可以考慮手術。
現在,周燦除了會考慮患者受到的傷害與術後獲益這兩點,還會盡可能避免為患者做手術。如果無法透過藥物或者理療等手段治療,必須手術,那就儘可能選擇傷害相對較小的手術方案。
比如上次給那個主動脈夾層患者做手術,就沒有給患者置換主動脈,而是選擇手術方案更復雜的搭橋、血管支架來解決。
即便患者的主動脈已經有了一道很長的動脈夾層撕裂帶,畢竟是患者‘原裝’的血管,能不換掉就儘量不換。
這種注重保留患者原來的身體組織與器官的手術思路,明顯要比以前更高階。
也是一種手術意識的進化。
明明是個外科醫生,卻盡力避免讓患者做手術。
表面上看,與自己的飯碗過不去。
實際上卻是把手術的檔次提高了一個層級。
就好比同樣是做生意,以前擺地攤,現在有了店鋪與品牌。
“還有,動脈硬化性閉塞往往是全身性疾病,處理原則就是隻要沒有明顯症狀,沒有嚴重威脅生命,就儘量以非手術治療為主。”
周燦又強調了一點。
這種全身性疾病,特別棘手,如果醫生是個強迫症,非得要把病灶全給處理了。
那恐怕需要置換患者全身所有的血管。
即便如此,仍然不一定能解決問題。
這有點類似於治理一個國家。因為戰爭、腐敗等問題,這個國家都被打爛了,新上任的君主如果想要坐穩皇位,並且治理好國家,一定只能是循序漸進式治理。
而不能想著一步到位。
百姓連飯都吃不飽,你還非得逼著他們天天讀聖賢書,不造反才有鬼了。
“你的手術方案正確合理,我明天親自找患者及家屬溝通,如果他們同意,再安排手術。肺部感染,今天就已經用藥了,估計很快能夠控制住。”
雪燕主任拍板同意了周燦的手術方案。
患者入院時,就已經查出肺部感染,早就開始輸液治療了。
這個患者看似查出多處血管存在病變,實際上需要治療的只有一部分。
“燕姐,這個患者的病情明顯不適用腔內支架血管成形術,如果家屬堅持要放支架,伱可千萬別答應。用人造血管搭橋,簡單直接,費用也合理。放支架,一個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過幾個月,別的地方堵塞了,到時候家屬還要罵咱們庸醫。”
周燦挺擔心家屬執意用支架治療方案。
“放心,這種事情患者本人會搞定家屬的。”
雪燕主任極有信心的笑了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