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大腦,甚至包括松果體,都有可能受到了劇烈撞擊與破壞,至於顱內哪位地方出血?是什麼性質的出血?這個僅憑肉眼根本無從知曉。
瀰漫性出血的可能比較大。
當然,也存在顱內動脈破裂,單處或者多源性出血的可能。
周燦的目光看向監護儀器的螢幕與錶盤,警報聲此起彼伏,盧副主任的血氧、心率、血壓、呼吸、腦電波,全部異常。
情況遠比想像的要更加嚴重。
已經做了中心靜脈壓監測,上了呼吸機。
盧副主任的問題看似一大堆,但是隻要找到真正引起昏迷的病因,或許大部分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如果單從血壓,或者是呼吸,血氧中的某一個問題下手,只會陷入一葉障目,亂花迷人眼的境地。
這是主治及主治以下級別的醫生最容易犯的錯誤。
因為臨床知識的運用能力有限,診斷時不能縱覽全域性,非常容易把自己的思維侷限在一個十分狹小的範圍內。
項非主任乃是省人民醫院的重症醫學科教主級別人物,絕對的扛霸子。
他的診斷思維肯定遠超主治級別。
臨床經驗更是豐富無比。
目前他指揮眾人搶救的思路主要是對症治療,努力提升患者的血氧飽和度,穩定患者的心率,提升血壓,輔助呼吸等等。
這也是西醫在臨床上最常用的搶救思路。
哪個體徵不好,我就幫你修正哪一項。
在緊急搶救急危重症患者中,這也是最容易見效果的一種搶救方式。
如果時間足夠,還有更高階的搶救方式。
那就是抽絲剝繭,尋找患者的真正病因,然後予以治療。
比如盧副主任目前查出顱記憶體在出血,那肯定要想辦法止血,降低顱內壓等等。你光是幫助患者升血壓,或者加大呼吸機的輔助力度,有點緣木求魚的味道。
周燦站在不遠處看著,隔著五六米遠的樣子。他的診斷思路已經直接鎖定盧副主任昏迷這一項。
憑藉他的搶救經驗以及與眾不同的逆向診斷思維,本能的覺得昏迷的病因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
引起昏迷的發病機制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種,病理生理引起的正常意識狀態障礙。第二種,正常意識狀態的微結構與神經遞質變化。第三種,正常意識狀態的主要神經結構。
盧副主任出現昏迷的病因最有可能是意識狀態的主要神經結構。
比如大腦遭受創傷性破壞,腦幹因為顱內出血而受到嚴重影響等等。
甚至顱內重要組織的供血出現問題,也可引起昏迷。
主要神經結構分為三部分,大腦皮質,丘腦彌散投射系統,以及腦幹網狀上行啟用系統。
其中大腦皮質在撞擊中遭受破壞,這是首先懷疑的診斷方向。
大腦皮質以腦裂、腦溝為界,分成十幾個腦回或五個腦葉。
它們中間由白質神經纖維連線,胼胝體則是連線兩個大腦半球。
如果是瀰漫性病變,非常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
所以,周燦覺得第一個應該排查的就是大腦皮質。
可惜他現在只是以探視的親友身份呆在這裡,根本不可能讓他檢視患者的檢查報告與輔檢結果。
也就只能看到這些明面上的資料。
比如血氧指數,心率、血壓、中心靜脈壓等等。
普通家屬就算在這裡也是看不懂那些儀器螢幕與錶盤的。周燦屬於專業人士,這才能夠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