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比副主任醫師的水平還要更高。
現在哪怕是做三級手術,只要是周燦做過幾次,患者沒有太大的基礎疾病,許醫生基本都不進周燦的手術間。全程由周燦主持。
這些信任都是建立在周燦長期穩重的基礎上。
無論是查房還是做手術,又或者診斷,他從沒讓許醫生失望過。
要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
需要有極高的責任心,對待每一位患者都做到細心、認真。
“到休息室聊吧!”
許醫生把周燦叫進手術間的休息室。
平時討論術中問題,都是在這兒進行。
休息室內,周燦先是把患者的情況大致介紹了一遍。然後說了一下自己構想的手術方案。
許醫生只是默默的聽著。
等他說完以後,沉默了足有七八分鐘,許醫生這才意味深長道“你與當年的我,非常像。為了救治患者,我們可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己。可以冒很大的風險去挑戰各種手術,只為治好患者。只是這個世界似乎並不是那麼公平,好人不一定會有好報。當然,我這麼說,不是打消你的手術積極性。”
“幾年前,我出事故的那臺手術,當時我同樣是信心滿滿,一腔熱血。為了能夠解決患者的問題,我查了很多資料,私下裡練習了無數次。後來,即便術中因為刀速太快,出現了手比腦快的局面,從而切到了患者的神經。但是我仍然把手術堅持做完了。也正因為我咬著牙幫患者把病灶給切除了,這才讓患者有了這麼長的生存期。”
從許醫生的話中,不難聽出,當年他給患者做手術做一半,在術中因為刀速太快,切斷了患者的某根重要神經。
那時候他就已經知道闖了大禍。
要是換作一般的醫生,這時候很可能心理崩潰,放棄手術。
特別是明知道患者的身份極為尊貴,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只會更大。
遠了不說,哪怕是民國時期,一些厲害的中醫給那些有名望的患者治病時,同樣是小心翼翼。
萬一出點什麼事,患者說翻臉就能翻臉。
醫生在那些強權人物面前,其實屬於弱勢的一方。
許醫生明知道出了事,還能咬著牙把手術做完,並且盡心盡力的幫患者把病灶切除乾淨。
這是一種醫者的責任心,更是擔當。
周燦現在的吻合術已經晉升到了六級,對於許醫生當年那起醫療事故,或許已經具備瞭解決的能力。
平時也不好當面問許醫生。
現在聊到了這個話題,他當即順勢問道“老師,能說說當年那個患者的病情,以及切錯的具體部位嗎?”
問這件事,相當於揭開許醫生的疤痕。
他多少有些忐忑。
平時,許醫生是一個異常嚴肅的人,幾乎從來不笑。
周燦挺擔心他會突然翻臉,然後把周燦一頓臭罵。
“你問這事幹嘛?”
許醫生盯著他,眼神有點讓人心裡發毛,不過並沒有發怒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