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腹腔手術也好,胸腔手術也罷,都需要醫生有著很強的責任心,豐富的手術經驗。因為撥拉腹腔內的器官時,理論上來說,只要不弄破就沒什麼大問題。
但是術後,腹腔內的器官和組織有可能因此而發生嚴重的粘連,會給患者帶來一系列的麻煩。
也就是通常說的術後後遺症。
幾乎所有的開胸手術與開腹手術,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後遺症。
比如開胸後,患者會經常感到胸悶,氣短等問題。
開腹的話,腸粘連、腸梗阻風險大幅上升。
做過開腹手術的患者,很多都在出院半年後的調查中表示有著一定程度的便秘或者腹部莫名腹脹,鬱氣等現象。
所以一位負責任的醫生,做開胸開腹手術時都會進行綜合評估,只有確定手術獲益遠高於術後可能帶來的影響,才會決定給患者做手術。
周燦儘可能的保持患者腹腔的其它部位器官不被挪動,他在術前選擇刀位時就做過功課。
此刻開啟腹腔後直取病變區域。
因為患者尚處於早期病變階段,這一時期的病變尚不明顯。所以就算術前已經做過定位,而且觸控時感受到了細小的結節,但是開啟腹腔查探時,仍然沒有任何發現。
對此,周燦早有心理準備。
“好像並無明顯腫瘤或結節啊!周醫生摸的時候,會不會因為對方是個年輕女性,這才出現異樣?”池醫生在旁邊問道。
開啟腹腔前,池醫生對周燦的診斷那是信心滿滿。
可是真的打了腹腔後才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
他難免有些失望。
主要是家屬那邊也不大好交代。
“我像是那種沒見過女人的人嗎?”周燦有些無語的的撇撇嘴,他要是那麼沒出息,也當不了這個醫生。“當時我的手感絕不會出錯。現在開啟腹腔沒找到病灶只有一種可能。腫瘤或結節非常小,而且隱藏在某個組織內。”
周燦的手術經驗無比豐富,切過的瘤子、結節都有不少。
眼下的情況雖然有些超乎意外,但是他很快便冷靜下來,並且理清了思路。
剛才第一輪查詢沒有收穫,那是因為他操作時非常謹慎小心,擔心傷到她的腹腔組織。
“給我換上薄的無菌手套,越薄越好。”
周燦對手術護士說道。
消化外科的手術都認識周燦,也見識過他的本領。
此刻手術受挫,她們一點都不擔心。
巡臺護士趕緊過來幫周燦摘掉右手的手套,器械護士給周燦換上一個超薄的無菌手套。
“周醫生這是想要透過手的觸感來尋找病灶?”
池醫生愣了愣,瞬間懂了周燦的用意。
換上新的薄手套後,周燦開始直接用手去捏患者的腹腔組織。主要圍繞在空腸部位。
“腫瘤一般多發生在迴腸部位才對,周醫生會不會弄錯了部位呢?”
木副主任問道。
周燦搖頭“患者術前做過消化道造影,提示病變部位是空腸區域。我做壓痛試驗時也是這個部位有強烈的壓痛反射。應該不會弄錯。”
他也不敢把話說得太死。
目光四處搜尋,甄別著最有可能出現腫瘤的組織。
當他掀起部分空腸時,目光盯住一個部位。腦海中卻在快速回憶著上大體課時,學到的人體解剖結構。
“真有腫瘤產生,最易出現在淋巴內。腸壁下層的淋巴組織通常較為豐富,難道在這裡面?”
隱隱的,他覺得找到了病灶部位。
試著用手輕輕捏那些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