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們一天可以限號三十個,甚至二十個號,十個號。
他一天的門診量高達一百以上,還真沒多少時間與家屬爭論什麼。
坐門診這麼長時間,他總結出來一條經驗,儘可能花最短的時間引導患者接受最合適的治療。
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家屬拿著檢查單走了,病童的父親從頭到尾沒說一句話,像個機器人。
很多人都說慈母多敗兒。
實際上,強勢的母親更容易教出人格有問題的孩子。
慈祥的母親,只要不對孩子太過溺愛與驕縱,反而能讓孩子的情商更高,智商也會更強,孩子還會富有愛心。
家屬帶著病童離開後,外面的導診護士推門走了進來。
周豔青反手關好門,向周燦打小報告。
“周醫生,那個右臂脫臼的男孩父母出門後,罵您沽名釣譽,質疑您的醫術不行。”
“沒事,嘴長在他們身上,讓他們罵吧!你繼續叫一下位患者進來。”
周燦聽了後,心裡肯定會有些不舒服。
但是這種寒心事也不是第一次經歷,所以他能以一顆平常心對待。
坐診繼續進行,一個個患者經他診斷後給出不同的治療方案。
接近中午十二點的樣子,女記者暮螓還真把那個白血病孩子接過來了。
孩子的爺爺跟著一起來的,拐著一根自制的簡易柺杖,腳上穿著破舊的鞋子。褲腿被拉上去時,隱約可以看到小腿上有著一個個大小不等的疙瘩。
這是下肢靜脈曲張。
很多幹力氣活太多的中老年人身上非常容易出現。
不治療一般沒什麼大礙。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孩子的爺爺奶奶平日裡生活很是清苦。地裡、山裡的力氣活怕是沒少幹。
“周醫生,孩子帶過來咯!”
暮螓笑著對他說道。
“行,我來安排。”
周燦倒是一點都不推脫。小男孩七歲左右,瘦瘦的身形,臉色曬得黝黑。嘴唇看上去有些蒼白,他的指甲同樣沒什麼血色。
身上穿著單蔳的衣服,膝蓋等位置打著補丁。
小男孩的眼神有些怯怯的偷偷打量周燦。他的眼神卻是十分清澈。
山裡的孩子大多淳樸、天真燦爛。
與城裡的孩子相比,他們的心智成熟要更晚一些。
城裡的環境複雜,光是無處不在的人販子就足以讓城裡的孩子們必須具備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了。
傻頭傻腦的孩子,太容易相信人,很容易被拐走。
“老爺爺,您帶著孩子先坐著休息一會,我向醫院領導彙報一下這件事情。”
周燦對老人說道。
老人只是卑微的笑著點頭,估計耳朵有點背,根本聽不清周燦在說什麼。
周燦打電話給兒科主任唐菲。
這件事情,昨天就向她彙報,並且商量了救助方案。
她與醫院管理相關工作的領導透過氣,領導點了頭,支援此事。但是也提出了一些要求,首先要對孩子的真實身份、身世進行稽核,然後對孩子的病情進行檢查,確認沒什麼問題,才可以對孩子進行公益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