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能為周燦省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手術團隊的團結與默契。
手術正式開始前,周燦先是給患者放置鼻胃管。
本來按照手術要求,應該在早上七八點查房的時候,就應該給患者放置鼻胃管。
另外,十二指腸頭部腫瘤切除手術,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特別是B型病例,現在多選用內鏡手術。
急診科的手術條件簡陋,並沒有內鏡,更缺乏一些手術室的高階檢查裝置。
這無疑會給手術增加一些難度和麻煩。
周燦這次回了急診科,就是要把手術團隊帶起來,然後一步步爭取到手術資源,直接把急診科的手術室做大做強。
只要手術室做大做強了,急診科其它部門也會被拉動,跟著一起發展。
周燦對患者檢查完畢,站到主刀位上開始手術。
經過慎重考慮,他並沒有選用直切口。
而是選擇從患者的右上腹肋緣下斜切口,外側達腋前線,內側略過中線。
許醫生在旁邊當助手,看到他選擇的切口方式,不由暗自點頭。
此切口的優點是暴露好,雖然需切斷腹壁各肌群,但術後很少出現切口裂開。此切口下沒有小腸,故很少出現術後粘連性腸梗阻等併發症。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周燦的手術經驗已經極其豐富。
三年的歷練,已經讓他脫胎換骨,提升的不僅僅只是醫術技巧,還有醫學知識、臨床手術經驗、綜合預估能力等等。
同時,許醫生見識到他把快刀法與穩刀法融而為一的新式刀法,內心感到極為震驚。
也讓他對快刀法、穩刀法有了新的思考方向。
以前一直認為快刀法與穩刀法水火不融,現在看到徒弟竟然把這兩門刀法融合成功了。彼此制衡,卻並沒有衝突,反而使得手術刀變得更穩。
著實讓他感到驚喜。
開啟胸腹腔後,周燦先對患者做全面探查。
他發現肝臟有一個轉移的結節,沿著肝臟的十二指腸韌帶上,他又查到了腫大之淋巴結。看來這是一場硬仗。
患者的腫瘤發生轉移,不切除乾淨,術後生存期肯定長不了。
很容易就會復發。
心中有數以後,他用手觸控十二指腸乳頭部的大小及範圍,以確保手術時能夠做到心中有數。
接下來,他在十二指腸外側做一Kocher切口。
Kocher也叫科氏法,本是一種肩關節脫位的復位手法。
此刻的切口要求就與科氏法相似。
【快刀法經驗值+1,穩刀法經驗值+1。】
【恭喜你的快刀法晉級到熟練級。】
完成Kocher切口後,周燦明顯感受到自己的刀法似乎有了重大突破與提升。
他的快刀法本來一直都是入門級,現在升了一級,可真心不容易。
本來早就應該升到熟練級了。
主要還是因為他在內科規培了一年半的時間,幾乎很少手術。然後每天回到宿舍練習快刀法的時間也是極為有限,經驗值的積累自然跟著變慢了許多。
幸虧後面的近一年時間內跟著胡侃主任在心胸外科學習,每天也能撈到一兩臺手術機會。甚至偶爾還能噹噹主刀。這才漸漸的把快刀法的經驗值積累上來了。
【快刀法,當前經驗值:熟練級1/100000,以快制勝,以快糾正其它手術缺點,可在各種複雜的手術過程中熟練運用快刀法。可融入所有持刀的外科醫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