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主任,我現在規培完畢,正式回急診科向您報到。規培結業考試將在四天後舉行。”
周燦向婁主任報到完畢,目光看向許醫生、葉婷婷等人。
一張張熟悉的面孔,紛紛對他露出熱情的笑容,讓他感覺像是回到了久違的家。
“很好!急診科早就等著你歸來了!結業考試前,你不必急著正式工作,我安排你進入醫技科室學習四天時間。”
婁主任看似脾氣急躁,卻是粗中有細,頗有智慧的一個人。
周燦的規培動向,他其實是全程掌握的。
按要求,周燦本來應該進醫技科室規培一個月。但是因為周燦的情況比較特殊,在外科與內科的多個科室輪轉,三年的時間已經非常吃緊了。
就連麻醉科都是周燦每個月擠出一點時間跟著酆主任學習,這才能夠過關。
醫技科室看似對專業的要求不高,經常成為關係戶的天堂。
但是並不意味著醫技科不重要。
各種檢查儀器的操作,檢查結果怎麼解讀,都有著很深的學問。
醫生在正式上崗前,規定到醫技科規培至少一個月,這是為了讓他們明白檢查的原理和技巧,掌握一定的檢查經驗。
比如給一位患者診斷時,患者自述上腹部疼痛,如果醫生對檢查儀器的原理一知半解,給病人開檢查專案時可能會出現開錯的情況。
還有,患者做完檢查,拿著結果給醫生看,如果醫生對各項檢查的要點與技術一清二楚。萬一醫技科的醫生翫忽職守,檢查不規範,不到位,坐診醫生也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
在規培結業中,醫技專案的考試也是一部分。
特別是怎麼看片子,更是重中之重。
周燦聽從婁主任的安排,進醫技科學習了四天。B超、彩超、多種CT、核磁、造影等等,多種醫學檢查專案,他都在四天時間內進行了重點學習。
要說四天要把所有的都學精,那是扯淡。
但是學會基本的操作,搞懂檢查原理,並且嘗試著給患者做檢查,進行實踐。這些都學到位了。
至於最難的解讀檢查結果,周燦在三年的規培生涯中早已經學會。
甚至出現了,他看片子比醫技科的醫生更精準,更厲害的情況。
15號的規培結業考試,就在本院舉行。
他看到了金銘希與一些同期進醫院參加規培的醫學生身影。包括一些研究生。
不過並未看到高見、杜冷這些人。
他們算是非常幸運的。因為新的規培政策下來了,本碩博今後都需要參加三年規範化培訓,才允許上崗執業。
對於碩、博來說,這意味著要幫醫院多打幾年白工。
整場規培結業考試對周燦來說,超乎想像的輕鬆。
本來還以為有多難,考完後,他甚至產生了一種錯覺。拿著小學生的試卷,讓他這個高中生來做。
規培結業考試不算特別難,但是也絕沒有他想像的那麼容易。
他之所以覺得容易,那是因為他現在的實力太過變態。
診斷、手術等全方位的實力,幾乎吊打普通的副主任醫師,輕鬆秒殺優秀的主治醫師,你說規培結業考試對他來說能不簡單嗎?
考完以後,需要等待二十天左右才能出成績。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考執醫證的等待時間要更長一些。將來考主治,特別是評審副高、正高職稱,選院士、長江學者、優青、傑青,等待的時間會更長。
人生必須學會等待,做任何事情都要沉得住氣,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