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尿沉渣結果出來了。
WBC 118.1/ul,上皮細胞數量72/ul,細菌數量8317.6/ul……
周燦不死心,又給患者做PPD皮試,血TBAB,結果均顯示陰性。
到得這一步,泌尿繫結核病基本可以排除。
那會是什麼病呢?
他不由再次拿起患者的CT片子檢視。
在省兒童醫院時發現了一個腫瘤,手術切除了。
不過這並不能排除患者的體內還有其它惡性腫瘤潛伏的可能性。
很多癌症腫瘤剛發生時,體積小於5毫米,一般很難查出來。
&n的腫瘤,被稱之為微小腫瘤。醫生對於微小腫瘤的態度,有點類似於對待地面上的螞蟻,其實是不太重視的。
這裡面涉及到人性,以及大量醫學臨床經驗。
惡性腫瘤在早期的危害非常小,可控。只有增大到一定程度,才會明顯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太小的腫瘤,其實很難確定它是良性還是惡性。
需要做病理活檢才能明確。
醫生的做法,一般都是交代患者定期檢查,密切關注那顆腫瘤的生長情況。
為什麼涉及到人性呢?
因為腫瘤畢竟不是發生在醫生自己身上,當腫瘤還小的時候,觀察它是否繼續惡化,這完全符合醫療規則。但是不明確性質的情況下,把它給切了。
萬一開刀後發現是顆假腫瘤,那怎麼辦?
還有,病理活檢就意味著要取樣,肯定會刺激到腫瘤。
有些腫瘤的取樣本身就困難。
讓醫生冒很大風險做這件事,最終的結果可能吃力不討好。自然沒有醫生願意幹。
周燦皺著眉頭,苦苦思考。
診斷到得這裡,其實已經陷入僵局。
張主任這時候處理完手裡的患者,站起身走了過來。
她早就在暗中關注著周燦這邊。
也知道周燦遇到的是一位被杜醫生、戴主任兩人踢皮球的超高難度疑難病症。
周燦敢於擔當,不怕診斷不出來丟人,這種為了救治患者的冒險精神與勇氣十分可貴。
“周醫生,這位患者的疾病如果實在難於診斷,可以收治住院觀察後再行診斷,也許會有收穫哦!畢竟這位患者可是在省兒童醫院治療過很長一段時間,連省兒童醫院的專家都治不好的病,難度必定是地獄級。”
張碧華既有著幫周燦說好話的用意,也是在指點周燦遇到這類患者不用著急。
可以先收治住院,慢慢解決。
欲速則不達。
哪怕是再牛B的醫院,也不可能說是所有的接診患者的病因都能在門診查出來。
很多查不出的疑難病例,都是先安排住院觀察。能查出來最好,查不出來,那就只能告訴家屬和患者,我們盡力了。
“謝謝張主任的關心,我再試試看,如果實在查不出,我再與家屬商量住院觀察事宜。”周燦感激的對張碧華點點頭。
他站起身,把檢查資料拿給張碧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