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患者的症狀以及檢查資料分析,我認為她的病要分開來治。引起意識障礙,甚至出現昏迷的原因與服用中藥並沒有必然關係,她應該屬於高滲昏迷。”
周燦發現在診斷過程中,自己的頭腦格外清晰,思路明確。
“高滲昏迷往往出現在年老的患者身上,可是她才三十多歲,還非常年輕。我個人覺得高滲的可能不大。”
那位有些勢利眼的羅主任不贊同周燦的診斷意見。
“世事無絕對,這位患者的情況比較特殊。我的診斷思路是這樣的,患者之前一直在服用彌凝,只有當她停藥後,才導致尿崩症出現加重,身體脫水。然後她還把降糖藥也給停掉了,改服中藥。這就導致血糖水平升高,脫水勢必會加重,最終導致高滲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也是停用降糖藥引發的。”
周燦對患者的病理機制與其中的藥理機制做出了詳細分析。
【病理診斷經驗值+1,藥理辨證經驗值+1。你成功診斷出一例疑難病例,病理、藥理經驗值各獎勵經100。】
經驗值都已經到賬了,說明周燦的診斷完全正確。
這個病五個日期的診斷說難也不難。
主要是它的病症有多個,病情複雜,就像一捆亂麻,想要正確診斷其中的病理,就要先把它們一根根理順。
周燦把閉經、多飲、意識障礙等病症分開來診治,診斷難度也就降低了許多。
而且可以不受其它病理機制的干擾。
“說得好!患者高滲昏迷的診斷意見我認為完全正確。”張主任聽完周燦的分析後,堅定的支援他的這個診斷結論。
“好吧,就算患者的意識障礙是高滲昏迷,那她的多尿病症呢?”
羅主任妥協了。
被迫認同了周燦的診斷意見,她又丟擲了一個新的問題。
“彆著急,咱們一項一項分開來治。患者的多尿、多飲,從檢測資料以及她的實際在狀來分析,基本可以確診為尿崩症。而且屬於中樞性尿崩症。”
周燦這種分而擊之的打法倒也讓許多醫生耳目一新。
因為很多醫生都習慣了一種固定思維,認為患者的症狀雖多,通常卻只有一個病因。找到那個病因對症治療就能藥到病除。
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子。
但是也有一症多病或者多症多病的可能。
臨床中最常見的就是一個患者同時患有多種基礎疾病,比如患者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腎炎,這在臨床上可說是極為常見。
不過這種常見的基礎疾病非常容易診斷。
高血壓,量血壓就查出來了。
糖尿病查一下血糖和尿常規就行了。就算再複雜一點的糖尿病,補做一下肝腎功能檢查與血脂、胰島功能的檢查,也能明確診斷。
上述的這些病,基本都有著診斷的金標準,所以容易查出來。
眼下這位患者的病因卻是撲朔迷離,2型糖尿病只是明面上的一個病因,但是因為患者聽信親戚的話,停掉西藥吃中藥,造成病症加重,已經明顯不止一個病因。
這種情況下若是還圍繞著糖尿病展開診斷和治療,肯定會像前幾家醫院的醫生一樣,根本治不好這個病。
“從患者的禁水加壓素試驗結果來看,中樞性尿崩症的診斷站得住腳。”神經內科的蔣主任支援周燦的診斷觀點。
現場這麼多專家為這位婦女聯合診斷,吸引了許多家屬和患者圍觀。
他們除了感到稀奇外,也想趁機看看這些專家們哪個更厲害。
同時也能看看專家到底是怎麼診病的?
這位患上電教是的禁水加壓素試驗,顯示停用去氨加壓素兩次,(也就是患者常吃的彌凝藥),禁水八小時後的血滲透壓為330MOSM/L,尿滲透壓為103MOSM/L,注射垂體後葉素後,尿滲透壓升至590MOSM/L。
鞍區MRI檢測發現垂體柄增粗,垂體後葉高訊號竟然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