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他們這一組比喻成一個小宗派的話,一助的地位相當於大師兄。
師父不在時,大師兄承擔師父的職責。
沒過多久,病人甦醒,術後表現正常。
觀察沒有問題後,開醫囑,送回病房休養。
……
回到辦公室,平時沒什麼交往的實習醫生,紛紛變得對他熱情起來。
高冷嚴肅的住院醫生們,對他的態度也變得客氣了許多。
他在科室的地位明顯攀升。
這種憑真本事,贏得眾人尊重的感覺真好。
也更堅定了他要繼續提升醫術的決心。
寫完病程錄,把手頭的活幹完,周燦開始盤算著怎樣才能趕在明天前,儘可能多升級一兩門醫術。
目前,縫合、結紮兩門醫術都已升到住院水平,不用操心了。
止血醫術只能等到下班後,買了白鼠或兔子回宿舍練習。現在只是一個實習生,想跑到手術檯上爭取給病人止血的鍛鍊機會,那是想屁吃。
解剖同樣只能回家練習。
本來,周燦是沒指望搶在規培招聘前把解剖升到三級的。
因為他要提升的醫術實在太多了,時間有限,只能優先提升更重要的縫合、結紮、病理診斷。
現在嘛,他突然有了巨大野心。
只要好好規劃,合理利用所有資源與時間,或許能夠趕在規培招聘前把四門外科基礎醫術、病理診斷全部升到三級。
真要把這五門醫術全部升到了三級,應聘規培醫生必定十拿九穩。
到時候該擔心落選的就是其他人了。
病理診斷是最難提升的醫術。
但是它在所有醫術中排在首位,沒有任何一門醫術能撼動它的地位。
周燦今天能夠得到柳主任的賞識,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實習生,躍升為重點培養物件,有一大半的功勞屬於病理診斷醫術。
足見它的用處之大。
現在準備先把它升上去。
他檢視了一下病理診斷的經驗值,二級,90.6/100。規培優秀水平。
只差9.4經驗值就能升到三級了。
如果透過閱讀病例來升級,每讀完一個病例,只能加0.1經驗值。他需要閱讀94個病例,估計至少需要好幾天時間。
在手術室,他給病人診斷成功足足增加了1經驗值。
嚐到巨大甜頭後,他開始往這方面打主意。
什麼地方最容易撈到診斷機會?肯定是門診啊。
查了一下值班表。
竟然發現一助何醫生下午會到門診那邊坐診。
周燦的心思立刻活絡起來。
藉著得了柳主任賞識的這層關係,腆著臉去求一求何醫生,或許會答應給他一個陪同助診的鍛鍊機會。
此刻,何醫生正在認真的檢查著寫好的病例。
周燦站起身走了過去。
“何醫生,要給您的茶杯添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