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摸金祖師> 第一章:祖師出山,前往紂王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章:祖師出山,前往紂王墓 (2 / 2)

話說,一個地方能勞動摸金祖師大駕光臨,肯定是有大墓可盜。而喬二兩子這開山的第一筆“買賣”,就是一筆“大專案”。

曹操要他去盜的不是墓室裡一般的陪葬品,而是一具千年古屍身上的一套殮服——金弦玉甲衣。

要說起這具古屍,那可不是一般的屍體,甚至都不是一般的“粽子”。

它生前是一個亡國暴君,手裡握著幾十萬條人命冤魂,最後被逼得含恨自殺而死,怨氣積聚了上千年,其兇險程度可想而知。就是倒鬥世家、經驗老道的摸金校尉的傳人,也不敢在這種兇猛的太歲頭上動土!更何況是毫無經驗可循的摸金祖師呢?

這說來說去,喬二兩子要盜的大墓主人是誰呢?

要說這個人那在歷史上可真是赫赫有名。不過他青史留名的原因卻不像秦皇漢武那樣靠的是豐功偉績,而是靠他的嗜殺殘暴。以至於他的諡號都成了後世暴君的代名詞。

這個以殘暴青史留名的墓主就是《封神榜》裡那個寵幸妲己,剖比干心,專愛用酷刑殺人取樂的紂王。

其實,昏君和暴君是不同的。昏君是無能,是笨。像阿斗、晉惠帝這類昏庸的帝王就是昏君。而暴君是狠毒,是殘忍,卻不愚蠢。

傳說,紂王一生髮明過很多殘忍的酷刑。

比如:炮烙,就是在一根大銅柱下點上柴火,等柱子燒紅了,把人綁在上面活活燙死。

蠆盆,就是挖一個幾丈見方的大坑,坑裡放上幾百條毒蛇,再把犯錯的人推蛇坑,讓蛇把他活活咬死。

釘珠,就是把一個大鐵釘釘進瞳孔,釘透眼珠,最後釘牢在眼眶骨頭裡。

剖心,就是用尖刀把一個大活人的心生剖出來。

眼珠和心臟都是人身體上感覺最敏感的地方,能遭到紂王如此虐殺的人,是跟他有著血海深仇嗎?不是。因為被釘穿眼珠的是和他幼年結髮生兒育女的妻子姜後,而被活活剖心的是紂王的親叔叔比干。

紂王無論是對待臣子還是親族、兒女都是一貫的殘暴,只有一個人破格例外。這個人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狐狸精”蘇妲己。

傳說,紂王為討妲己歡心,在全國徵調幾十萬百姓充當勞工,讓這些勞工連續三年沒日沒夜的為妲己建造豪華的宮殿——鹿臺。建鹿時,單是打地基就累死了好幾萬人,屍體就都埋在了鹿臺的地基裡。

鹿臺的佔地面積很大,到過那兒的人都說:就算讓十個人從十個不同的方向一刻不停的在鹿臺裡連走三天,這十個人也不會相遇。

在鹿臺盡情享樂的紂王,讓人挖了一個九丈長五丈深的大池,在池中灌滿美酒。並讓王公大臣、歌兒舞女在酒池中飲酒作樂,赤身裸浴。還在大殿裡放上36株六丈高的美玉雕成的玉樹和九丈高的珊瑚,在玉樹和珊瑚密密麻麻的枝丫上掛滿肉食。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酒池肉林”的典故。有些正直的大臣勸說紂王不要這樣荒淫無度的胡作非為,竟被紂王下令按到酒池裡溺死。

那些被紂王用各種酷刑殺死的、造鹿臺累死的、酒池裡溺死的人,加起來多達百萬有餘,這些可都是枉死的冤魂啊!

這紂王活著時,身上的冤魂煞氣就已經很重了。聽說到最後他每夜都會失眠夢魘,醒來就大哭大笑。神志不清,以殺人助興。這怎麼看都像是被邪靈控制的症狀。

當時全國上下的人,每天都提心吊膽的活在紂王制造的恐懼中。後來,周武王起兵反抗紂王,振臂一呼,天下百姓都紛紛揭竿而起,踴躍的加入了周武王的軍隊。

最後,周武王帶著全國計程車兵把商朝的國都朝歌圍了個水洩不通。此時的紂王已經眾叛親離,手上沒有一兵一卒,他知道自己敗局已定了。為了免去當階下囚的屈辱,紂王在鹿臺換上了華麗的玉甲戰服,在裡面自焚而死。

鹿臺燒起時,火勢沖天連雲,大火連燒149日不熄不滅。最後還是由姜太公登壇作法燒符祈雨請來龍王降水,這才澆滅了鹿臺燃燒的熊熊大火。那麼多天燒過來,別說是個人,就是金剛鑄身的羅漢恐怕也化為灰燼了。

所以說:紂王是一個死無葬身之地、屍骨無存的人啊!咱再退一萬步說,這樣的煞氣兇猛的人,就是有墓有墳,誰又敢進他墳裡,去扒他身上的衣服啊!這擺明了是一樁有命進、沒命出,有命扒,沒命穿,有命掙,沒命花的勾當啊!那摸金校尉咋就來了呢?

摸金校尉他要紂王的殮服幹什麼呀?或者說:這摸金校尉的頭銜既然是曹操秘密封的,而且曹操還指著名兒的讓喬二兩子去盜金弦玉甲衣,就說明這一連串的行為事件具有很強的指向性。可是這裡面的疑團實在是太多了!

第一:是個人都知道紂王無屍無墓,那曹操怎麼還非讓喬二兩子去盜紂王墓呢?

第二:曹操又是怎麼知道紂王就是穿著這套殮服下葬的呢?

第三:以曹操的身份地位,手中不缺金銀,手下不缺能人。想要什麼樣的殮服沒有,非得去扒死人的晦氣東西來穿?這金弦玉甲衣有什麼特別之處?以至於千百年來不能仿製?

第四:曹操能這樣冒天下之大不韙得派人去幹偷墳掘墓的勾當,就說明這東西對他很重要。這麼重要的東西他怎麼就敢讓喬二兩子去挖呢?喬二兩子有什麼過人之處?

最後,曹操要這東西有什麼用處?喬二兩子為什麼拼了命去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