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穎的菜式一道道地端上桌,村民們一邊使勁吃,一邊在心裡感嘆,這阮大朗一家算是徹底富裕了。就這樣的菜式,他們也就過年的時候能夠吃上一頓。
看來,也是時候讓自家孩子去大佛寺去碰碰運氣了。他們可是聽說了,阮玉萍這丫頭之前一直是資質平平的,結果去了一趟大佛寺,拜了菩薩,頭頂立刻就有光環閃現。
按照村裡的習俗,中午的這頓飯才是重頭。但是,大家雖然吃得十分舒服,量足菜式好,卻是打心眼裡更加期待晚上的這一頓。
無他,只因中午的時候阮大朗便當眾宣佈了,晚上他們家會請大廚們用新鮮的長生果做調料,給大夥做一碗長生果面嚐嚐。一人一碗,不會落下任何一個人。
而鴨鴨鄉廚也沒有讓大夥失望,畢竟這面他們經常做。而且,今晚這面還是張氏親自和的面,他們不過是幫著做做配料罷了。
考慮到大夥的口味,張氏又按照城裡鋪子的樣子,大大方方地一口氣做出了七八種臊子,拿陶盆盛了,到時候不管想吃什麼都有。
就這樣,在這天晚上,大夥第一次吃到了傳說中的長生果,加上張氏的秘製臊子,無不驚異於其難得的美味。最後,更是連麵湯都喝了個精光。
當然,吃完了每個人只有一碗限量的長生果面,大夥再次展示自己的實力,拿著碗又去鍋裡撈了一碗,選了自己中意的臊子調製著吃。
這臊子這樣豐富,只吃一樣,可不是辜負了人家大廚麼。
雖然晚上吃的只是麵條,顯得單薄了些,但是,由於先有長生果碎加肉碎做的臊子,後有張氏親自下廚做的七八種臊子,裡面都加了不少切得碎碎的肉。
加上張氏擀得面非常筋道,配合著臊子吃,簡直是美味無比。所以,不但沒有人說主家的閒話,很多人晚上吃得比中午還飽,揉著肚子喊撐。
更有不少人拉著張氏問這臊子是如何做的。
張氏想了想,便將那些過筋過脈的地方略去了,將簡單易學的撿重點說了。這樣一來,婦女人更加高興,覺得張氏這人敞亮,是不藏私的。
張氏在城裡開了個麵館的事他們是知道的,這可是別人賺銀子的營生。而現在卻將臊子的做法告訴了他們,不感動是不可能的。
就這樣,一個個村民摸著肚子道謝後離開了。
當晚,一家人連夜將院子裡收拾好了,足足忙到了後半夜,準備第二天就去城裡。一是開鋪子做買賣,二是檢查一下鋪子裡的長生果的狀況。
第二日,阮大郎依舊留在家裡,張氏則帶著幾人進城去了。鋪子一開張,生意照常火爆。
等到長生果乾透了,李氏迫不及待地拿自家的秤稱了一下,結果是一百八十斤。
想了想,和阮玉萍一商議,晚上睡覺的時候李氏便對張氏道:“娘,我和玉萍丫頭商議了。此次共得長生果一百八十斤,我準備拿出十斤來,你帶回家儲藏起來做種。反正已經分了家,這就是你和爹還有弟弟妹妹的。”
十斤長生果,大約可以種上個六七分地,也算不少了。等上半年,到了秋裡,轉手賣了就是一筆銀子。到時候無論是建房還是說親,都是極其容易的。
“剩下的一百七十斤,我們留下五十斤做種,其餘的一百二十斤拿去賣了,給你一百兩,給我兩個弟妹一家二十兩。其餘的,我們準備去陳家村新商業街買個鋪子。”
“去陳家村買鋪子?銀子夠麼?我可是聽說了,老商業街的鋪子早就賣完了。至於新商業街的,據說死貴死貴的。這樣,這銀子我先不要了,你們先買鋪子要緊。”
老太太多少是有些見識的,知道先買鋪子。其實也是這個道理。買了鋪子,害怕沒銀子賺麼?
“沒事的,娘,我們的銀子夠了。只是,那鋪子是上下兩層的,後院還帶個院子,很是適合居住。比咱們這個倒是好了很多。”
“還有一件事,我聽說那鋪子似乎還未修建好啊。”
這就是她理解不了的了。鋪子都沒修好,卻是要先交銀子,反悔了還不退,哪裡有這樣的道理。
聞言,李氏便道:“是沒修好,而且一個鋪子就要九百五十兩。就這麼著,現在也只剩下不到十個了。”
張氏聽了便趕忙道:“那你趕緊賣了長生果,去把這鋪子定下來。別的不說,單單是不交稅這一項就挺好。哎,就我們這個小鋪子啊,算起來一年也是要交十五兩的。”
李氏便道:“沒事的,娘,我們明天就去賣長生果。而且那鋪子也不用擔心,我們和葉楓認識,已經提前預定了一個鋪子。上次不是去問長生果的事嗎,就正好趕上了。”
“那新商業街在哪裡?位置好不好啊?周圍都是些什麼環境呢?”張氏現在已經越來越有生意頭腦了。
李氏便笑著道:“娘你放心,那新商業街是陳家村新建的一處商鋪,環境是很好的,一面挨著山,是一片樹林。另一面則是挨著陳家村村子。而中間,是一條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