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知道二人這是要做什麼,但看何氏一臉的為難,李氏心裡便十分的明瞭。這龔氏就是這副德行,每次自己有什麼都不直接說出來,偏偏要拉著何氏一起。
而何氏性子軟,每次想拒絕,卻從未成功過。不過,她心裡怎麼想,李氏卻是不知道的。想來除了不好拒絕,心裡多少也有和龔氏一樣的期待。
見狀,李氏便扯開嗓子大聲喊道:“玉萍,玉萍啊,你快出來!磨磨蹭蹭的,也不知道在幹嘛。我跟你說,再不走啊,這天就要下雨了,你想被雨淋麼?唉,這路太也爛了,走的一腳泥。對了,兩位弟妹,你們這是來做什麼?”
李氏這話卻是沒有用的,畢竟路一直是這樣的,下了雨可不是泥濘不堪麼。
聞言,龔氏便道:“大嫂,這不聽爹說你要去陳家村交換種子麼!你啊,也太見外了,也不叫上我們一起。這種子可是皇上賞的,十分珍貴,就你和玉萍兩個人,想來是不安全的。倒不如拉上我們一起去,人多才好。”
人少不安全?她和玉萍兩個人連京城都去了,也沒啥事發生。現在,不過是去趟陳家村,又不是上刀山下火海。
再說了,誰說的人多就安全的。有她在,那才叫不安全呢,誰知道她看見了金貴的長生果會怎樣。
要說這個訊息僅限於自家人知道。想到這裡,李氏狠狠瞪了一眼阮大朗,心裡有些怨氣。這事鐵定是他跟阮家老爺子說的,因為其他人根本不知道這事。
李氏之所以這樣,為的就是防著龔氏。
她這人最喜佔便宜,又喜歡湊熱鬧。前兩天家裡辦席,她可是使出渾身解數和村民們交際,有那不知道的,倒像是她才是這家的女主人。
而她們這次去陳家村,為的是交換種子,是辦正事。更為重要的是,是準備拿些長生果回來的。在傳聞中,這長生果可是美味得很。以龔氏的性子,到時候肯定是要想辦法嘗一嘗的。
可是,這可是種子啊,就算要吃也是明年才能吃。
且他們還不知道今年是否還適合種長生果。要是能種倒也罷了,回家便立即種下去,她就不信龔氏還能去地裡扒種子吃。
但若是不能呢,也就意味著這種子需要在家裡放著,放到明年。這一年裡,誰知道龔氏會出什麼鬼主意。一年的時間,變數也太多了些。
見李氏不說話,何氏也不說話,龔氏便直接對何氏道:“弟妹,咱們不是說好了麼,一起陪大嫂去陳家村。要說你也同意了的,現在你怎麼不說話了啊?”
龔氏特別聰明,她是以這樣的理由打動何氏一起來的:“弟妹啊,大嫂這次可是去陳家村交換長生果種子的。相信你也知道,那長生果可是十分精貴的。若是我們這次能跟著一起去,得一些種子,明年這日子就好過了。”
何氏覺得龔氏這話說的不錯,他們也不要銀子,不過是要一點種子,想來李氏是會同意的。等到今年或者明年豐收了,他們也就有銀子了。到時候,日子也就過起來了。
所以,她便跟著來了。
“你們確定要跟著一起去嗎?這路可是難走得很呢!你自己看這路,一路走下來,鞋子也不用要了。”李氏知道龔氏最是怕泥濘,便故意這樣說道。
她也不想何氏為難,畢竟何氏這人不討厭。
哪知龔氏卻道:“大嫂,這路再泥濘我也要去的,你看,我都穿上草鞋了,也帶了一雙鞋備著。反正這鞋不值什麼,大不了到了城裡就丟掉。”
想了半天,李氏覺得今天是繞不過去了,便嘆道:“好吧,那你們跟著我們一起吧。對了,我們要準備在陳家村住上一晚,你們快回家和家裡說一聲吧,順便帶上換洗的衣物。”
聞言,龔氏卻以為李氏這是要支開她們,也許她倆前腳一離開,李氏和玉萍便悄悄走了。要真是這樣,到時候,她們也不好去追趕的。
想了想,龔氏便道:“弟妹啊,你回去幫我說一下吧,我和大嫂在這裡等你。反正不過是住一晚,這換洗的衣物我就不用帶了。快去吧,速度要快一點哦。”
李氏聽了,差點暈過去。饒是她現在也去過京城了,卻沒見過這麼難纏的人。一時間,李氏不說話,龔氏卻是一副計謀得逞的樣子,氣氛有些尷尬。
好在何氏很快就回來了,帶著一個包袱。見狀,幾人這才踏進泥濘,往城裡走去。
等四人踏進泥濘,當泥和著髒汙的水擠進腳底的時候,龔氏便開始後悔起來。她生平最討厭的就是走這種路,感覺想死。小時候有她爹揹著走,大了足不出戶,出嫁了也基本不在這種天氣情況下出行。
可是現在,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了。
只是,一邊走,一邊抱怨道:“大嫂,你們怎麼不叫輛車進來啊。我倒是沒事,玉萍年紀小,還未出嫁呢,受了涼可不是拿著玩的,於子嗣上也是有……”
哪知她還未說完,就聽玉萍毫不客氣地說道:“嬸兒,要說才走了幾步,現在回去還不算晚呢!至於我,我從小便在這泥裡走慣了的,可沒有你說的那麼嬌貴。我們倒是想叫車進來,可是,像這種情況,就是給再多銀子人家也是不願意來的。”
要是換了以前,李氏鐵定是要罵幾句玉萍的,覺得這樣是有些尊卑不分的。可是,現在卻覺得玉萍做得對。
是要講究個尊卑,可是,也要對方值得尊敬才行。就龔氏這個樣子,哪裡有半分長輩的樣子?以前倒是她太好說話了。
倒是何氏,穩穩當當地朝前走著,期間還問玉萍要不要她幫忙揹包袱,這才是做長輩應該有的樣子。
龔氏見李氏不開腔幫忙,便知道自己又說錯話了。可是,她自己也知道,若是真同玉萍計較,李氏想來是會不高興的。
算了,為了種子,她忍!
就這樣,幾人深一腳淺一腳的往城裡走去。只是,每走一段路便要歇一會兒,停下來將鞋子上過多的泥除去。這草鞋雖然不儲水,但是卻十分帶泥。
這不,幾人才走了大約半個小時,便粘到了一大堆泥。
所以幾人要麼是在水塘邊洗洗腳,要麼是靠著樹拿樹枝將泥戳掉,方便繼續趕路。要不然,腳上倒像是有千斤重似的。
幾人忙著趕路,董家灣的董明舉家卻是和玉萍家前幾天辦酒席時一樣熱鬧,小小的院子裡擠滿了前來為董明舉慶賀的人。
自從董明舉和周氏從京城凱旋歸來,帶來了好訊息,整個村子都轟動了。要知道,這個村子也是很窮的,村民們大都還掙扎在溫飽線上,根本不富裕,更別提送孩子入私塾唸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