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陳繼興和葉氏雖不識字,卻拿著地契在那裡仔細看著,心裡暗喜,葉楓更多的則是好奇。之前家裡買那十畝地時,他已看過耕地地契,於是便想看看這坡地和宅基地的地契有何不同。
待到拿過來一看,可以說是大同小異。
字呢都是從右至左唸的,無一例外的,都註明了土地的坐落位置,面積,還註明了買地所花費的銀兩數。
唯一不同的是,之前的地契上寫的是“官契”二字,這次的寫的卻是“屋契”。
最誇張的是,這次的契約裡還有“上天三丈,下地三丈”之類的字眼。看來,這屋契倒是更詳細也更民主。
照葉楓的理解,那就是地基以上三丈以下三丈,不論挖到什麼都是屬於陳繼興家的。
轉念又想,根據現代的數學知識,這古代的一丈大約等於三米,那按照這契約的意思,是不是說房屋的高度不能超過九米?
不過,在村裡建房,這倒是足夠了。九米,就算是一層樓三米高,也大概可以建三層高了。
照陳繼興和葉氏的意思,不過是想蓋一座四合院,房間多、實用就行了。但是葉楓和千言都很想住在樓上,於是幾人一合計,最終的結果居然是“整體還是建個四合院,不過最北的那一面也就是靠山那一面,建成三層高。”
這樣一來,一看就很不協調,破壞了四合院原來的結構。但這已經是葉氏和陳繼興最大的讓步了,同時也能滿足葉楓要住樓上的願望。
“姐姐,姐夫,你們為什麼不喜歡把房子建得高大一點呢?住在樓上有很多好處的,比如,溼氣比一樓小,而且視線也好,可以看得很遠。”
“對啊,娘,我想住在高高的樓上嘛。”
對此,葉氏白了千言一眼,這才說道:“我當然知道住得高看得遠,說起來我也想住個高樓。只是,你看人家村長家,家裡還有個舉人老爺呢,都不曾建高樓。”
話說到這個份上,千言不懂,葉楓卻是明白了,她和陳繼興是不想出風頭。只是,哪怕是這樣建,或者就建個簡簡單單的四合院,在村裡也算是出風頭了。
這年頭,建個新房就十分的引人注目。
想到這裡,葉楓便道:“姐姐,沒事的,不建就不建,到時候大家問,你們就說我們家緊挨山邊,若不建得高一點,光線會被遮擋住,連太陽都曬不到。”
聞言,陳繼興和葉氏啞然,不得不說,這個說辭倒是極好的。誰都不喜歡屋子整日曬不到太陽。
不想搬家,就只能建得高一點了。
只是,葉氏和陳繼興沒想到的是,後來,陳家村成了全國聞名的風景名勝區,前來遊玩的客人絡繹不絕。附近村子的遊人倒也罷了,遊玩之後坐著車回村也是來得及的。
但像那些遠道而來的,便只能住下來了。
也是到了那個時候,陳繼興和葉氏便有些後悔當時沒有聽葉楓的話,直接建個四面都是三層樓高的屋子。因為那時的地價已經從現在的五兩銀子一畝變成了五十兩銀子一畝,要買也是肉疼,拆了重修更是不可能。
這倒便宜了那些後來才買地修建房屋的人,也不管是否出風頭了,舉人老爺更是被他們忘到了腦後,個個修的屋子都是三層高。
他們唯一在乎的,是如何將客人拉進自己屋裡住下來,賺更多的銀子。
等計劃一定下來,陳繼興和葉楓便迅速地開始找人建房。
這個時空還沒有包工頭這種職業,因此,要建房的話,都是要先找一個會建房的,由他推薦了自己相熟的會其他技藝的工匠來。
之前陳千山建房就是這樣的。
葉楓便在心裡暗暗想到,等自己空了,一定要招一些什麼都會的工匠,組建一個建築隊,選出一個人當包工頭,代表大家出去接生意。
現在,之所以人人都想加入鴨鴨鄉廚,不過是因為做廚賺錢,且沒其他選擇。但其實,男人們特別是那些會木工活之類的男人,還是更適合進建築隊。
反正這段時間來陳繼興的嘴皮子頗有進步,到時候再簡單培訓一下,就可以當包工頭了。
倒是陳千山家的新屋修的差不多了,已經接近尾聲。照那進度,估計過不了多久就能完工。
按理說最近這段時間是農忙,是根本找不到匠人的。但是這小子估計是著急將葉二妹娶進門,楞是給了工匠們兩倍工錢。
這些工匠先是不願意,因為地裡的莊稼不等人。後來,有那心思活泛的便轉過彎來了,這兩倍的工錢,就算是拿出一半來請同村的人幫忙乾地裡的活也大有人在,更何況還用不了一半。
村裡的人也樂意,不出村子,下地幹活就能賺錢。
所以,原本要十一月才能建好的屋子,馬上就要竣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