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東西,怎麼說呢,有時候的確邪門得很。
葉氏繼續說道:“起初,李氏是不大信的,只是回家的時候還是與吳老太太說了一嘴。李氏不太信,但這吳老太太可是最信這些的,加之又是吳家當之無愧的最高決策者,因此也不管兒子媳婦的猶豫,當即拍板,要定下這門親事。”
“是啊,娘說吳家第二天便來家裡說明了緣由,並且拿出了豐厚的禮物,誠意十足。娘自然是……同意了。吳家等不及,當天下午便按照那和尚的指示,將我和那……吳家少爺放在一起舉行了定親儀式。”
陳五妹自然地接過葉氏的話,尤其是結親這一段,劉老太太記得非常清楚,所以說的也最多。
聽得多了,陳五妹便也記住了。
“那後來呢?那吳宣華的病就突然好了?”
葉楓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真要是這樣,他都想事後去找那和尚問問,問問怎樣才能穿越回去。若不能,則問問在哪裡能找到自己的家。
“啊,要說那和尚也是厲害。那吳家少爺自然是好了,要不然你以為吳家為何沒有退親。說來也怪,自從兩人訂了親,吳家少爺立即停止了上吐下瀉,漸漸地也開始進食。不出半月,便徹底恢復了。而五妹晚間也不再半夜起來啼哭了,睡得安穩了。”
當然,還有一些事情是葉氏和陳五妹都沒說的。
例如,李氏因著兒子日漸康健,連帶著對陳五妹也多了一些好感,因此定親的禮金也算是沒有讓劉老太太失望,比之前承諾的又足足加了一倍。
拿著錢的劉老太太轉手便僱人將老房子推了,不多久便建起了當時在村裡很拉風的大瓦房。
順理成章地,黃氏、朱氏也先後進了門。
村裡人都說,雖然陳大叔早早地就過世了,但劉老太太一個寡婦帶著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勤勞致富,最終還是過上了好日子。且女兒小小年紀便定給了一個富貴人家,幸福生活指日可待。
但是,葉氏和陳五妹越說,葉楓的心便越往下沉。
因為這些種種都說明,退親幾乎是行不通了。
首先是吳家不會同意。
吳家上下可是見識過吳宣華半死不活的樣子的,那種噩夢簡直是太可怕了。吳老爺現在已年半百,且由於李氏仗著生子有功,烏眼雞似的終日守著,拈酸吃醋的,想來吳家這一代是不會再有兒子出生了。
也就是說,吳宣華是吳家唯一的繼承人。
因此,對於他們來說,陳五妹與其說是未來兒媳,倒不如說是吳宣華的護身符。
且不說吳老太太的強硬態度,李氏自己的將來便系在這個唯一的兒子身上。雖然她打心眼裡覺得陳五妹這個鄉下柴火妞配不上自己金尊玉貴的兒子,但耐不住她的八字好,能夠保自己兒子的平安。
就衝這一點,他們也絕對不會同意退婚。
其次,以劉老太太為首的陳家不願意退婚。
吳家的經濟實力擺在那裡,可以說只有傻子才不願意把陳五妹嫁過去。
就拿黃氏和朱氏來說,她倆心裡其實是非常羨慕嫉妒陳五妹的。說起來,當年不過是舉行簡單的定親儀式,吳家便拿出了足夠的“誠意”,且每年陳五妹的生辰,吳家必會表示表示。
而且,這種“表示”的金額,是全家人好幾年的收入。且不說劉老太太不願意退親,黃氏和朱氏也不會同意。陳五妹嫁得好,她倆雖得不到直接的好處,但耐不住陳五妹會貼自己的娘。
劉老太太過得好,她們的負擔自然也就小了。且老太太百年之後,一應傢俬還不是她倆的。
最後,還有一個兩家人都不敢得罪的,那便是所謂的天意,姻緣。
這個時空的人普遍信佛。對於他們來說,那真的是一種信仰。這種信仰深深紮根於他們的骨子裡,血液中,不容置喙。
既然這段姻緣是在菩薩的眼皮子底下促成的,那就是“上天的旨意”,誰要反駁,那就是與天過不去。
而與天過不去的後果,不用說也知道。
葉氏見葉楓沉默,便知道這件事不好辦,只好緊緊握了陳五妹的手,輕聲安慰道:“你且先家去,要不然娘該尋你了。但不管你做什麼,我都支援你。只一件事,你務必要記住,這件事必定要瞞了你姐夫的。”
葉氏到底還是清醒的。
自己的男人自己知道,陳繼興這人最是孝順了,且心裡根本藏不住事。
陳繼興作為陳五妹的親哥哥,也算是局內人,根本撇不開關係。若是知道了這件事,保不定就會因為“孝心”或者“威逼利誘”將之在劉老太太面前全盤托出。
到時候,黃氏、朱氏加上劉老太太,在陳家那就是太皇太后加狠毒後媽的組合,毀滅值無可估量。
陳五妹對著葉氏和葉楓謝了又謝,整了整衣衫,這才著急忙慌地往家趕去。她也清楚,自己出來了這半日,指不定劉老太太就該尋她了。
只是,她心裡也打定了主意,關於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必定不再告訴娘和兩個嫂子半點訊息。
陳五妹走後,葉氏和葉楓兩人同時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