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在桃花臺沒有找到有用的線索,三人決定還是從新娘屠案入手。
下山來到鎮中,正逢花朝節。花朝節是民間的歲時八節之一,也叫花神節,俗稱百花生日。在這一天里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還有“裝獅花”、“放花神燈”等風俗。
城中很是熱鬧,繁華的街道有妙齡如花女兒郎、有已出嫁的少婦人、有年歲過不惑的老婦人、有笑顏綻放的孩童,都在熱熱鬧鬧的遊玩著,人人臉上洋溢著笑意,合著這河清海晏的景像,真是好一副盛世安景。
有時候人就是這樣,不管發生了多大的事、多刻骨銘心的事,也總會因為新事物而拋之腦後。人,本來就很就健忘,蘇輓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融入這繁華熱鬧街道的人群中,蘇輓歌一掃昨晚上的苦悶與憂心,快活的在這鋪著古磚的街道上游玩著。街上車水龍馬,過往浮雲如煙,足以讓人忘記心中的難意。
蘇輓歌戴著她那頂白紗斗笠,緩緩移動於人群中,散發著淡雅的氣息,猶如一位跌落凡間的仙子。
蘇輓歌發現一件趣事,這裡的花朝節有一個習俗,就是這裡的閨中少女在這一天裡,可以在自己的秀帕上寫一句詩,從高樓上往下扔向自己心儀的人,若那為公子接住了,兩人就可以結伴出去踏青,做一做那些個風花雪月的事。
蘇輓歌也想討個新鮮,便尋了一座高樓,登了上去。來到最高的那一層樓,人滿為患,那漆黃的欄杆處更是擠滿了手握秀帕的妙齡少女,正等待一位顏如冠玉 的公子來就扔下手中的情意帕。
蘇輓歌才發現自己沒有可以丟的帕子,看了一眼四周,發現那邊有一個白面書生,在那裡擺了一個書攤,旁邊圍著許多姑娘,那位書生正提筆為這些姑娘提詩。
找了個人相對較少的地方,蘇輓歌拉起自己的白紗斗笠,將清歌從劍鞘中拔出一點點,在自己拉起的斗笠紗布上隔了一個小口,順著這個小口,蘇輓歌撕下一塊手帕大小的布料。
便也來到那白面書生的攤前,等了一會才到她。
那白面書生問她,“姑娘想題什麼詩送給自己的情郎?”
蘇輓歌想了想,面紗下的臉揚起一抹璀璨的笑,“就寫‘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這句”
聽完,那書生就低頭在蘇輓歌剛才撕的紗布寫了起來。
寫好後那位書生笑眯眯的將紗布還給了她,“小姐,合兩文錢”
接過自己那塊寒磣的“繡帕”,蘇輓歌從袖中拿出一個素白的荷包,上面繡了幾朵荷花,頗為清雅。拿出兩文錢給他,蘇輓歌轉身就來到欄杆邊,她所站的位置不是很好,不能將樓下的風景都收入眼底,因此待在那裡的人有些少,倒是讓她有些自在。
往樓下看去,第一眼就看見了身姿修長,一身血白衣服仙氣飄然的沈清寒。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蘇輓歌朝他招招手,沈清寒好像與她心有靈犀一般,抬頭看了她那個方向一眼,俊臉揚起一抹笑,彷彿能融化春風一般。
樓上的姑娘瞬間瘋狂了,喊叫道,平日裡的矜持丟得一塌糊塗,“啊,你看那個穿白衣服的公子笑了,好帥啊”
“我也看見了,我的心都被他這一笑融化了”
“我要把我的繡帕丟給他”
“我也要”
“你們別和我搶,他剛才是對我笑的”
“你在做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