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
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琅琊臺。
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採不死藥,茫然使心哀。
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徐巿載秦女,樓船幾時回?
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這首詩出自唐代詩人李白,詩裡說的就是秦始皇橫掃六國一統天下,遍尋方士,尋找不死藥,最後駕崩,葬入秦王陵的故事。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寢,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
秦始皇陵建於秦王政元年至秦二世二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帝都咸陽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於內城南部,呈覆鬥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
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佈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坑。
劉朝陽等人趕到的時候,正是初晨時分,他是緊急疏通各方面關係,直接包了一架飛機趕過來,因此,反而趕在其他人前面。
三位長老因為在明孝陵裡和神道教陰陽師拚鬥中受傷,所以留在了南京休養,然後劉曉月派去通知楊喬,現在劉朝陽身邊的人手嚴重不足,只有劉曉峰、劉曉雨,劉曉鷗和劉曉朗四人。
"爸爸。"劉曉雨放下手裡的電話道:"已經和曉月那邊聯絡過了,玄門六宗的溫老有私人直升機,現在正在趕來的路上。"
劉朝陽點點頭,目光環顧著四處的景色,他不是在看風景,而是在觀察此處的風水地脈。
"跟青田本家聯絡過了嗎?"
"已經通知到了,家裡已經派出所有好手,也在趕來的路上。不過看時間,不一定趕得上。"劉曉峰皺眉道。
"盡人事吧,這裡,應該就是先祖留下的最後一道難題,只要解開,一切就都清楚了,希望上天仍眷顧我們劉家。"
劉朝陽喃喃的說著。
他的目光所及,看到遠處起伏的山巒,一股強烈的龍氣從整個大地發散發來。
果然不愧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寢。
……
始皇陵南依驪山,北臨渭水之濱。
驪山是秦嶺北麓的一個支脈,東西綿延約25千米,南北寬約7千米。傳說因此山山體像一匹驪色的駿馬,因而得名。驪山是在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中隆起形成的地壘,海拔1000米左右,斷層錯落,山巒與溝壑相間,構成了一條條南北走向的山谷,並由此發育出了一道道河流。秦始皇帝陵就位於驪山北麓由河流形成的洪積扇上。
這一帶有著優美的自然環境,整個驪山唯有臨潼縣東至馬額這一段山脈海拔較高。這段山脈左右對稱,林木蔥鬱,谷峰相問,山體在陵南略作弧形展布,狀似盛開的蓮花,帝陵位於驪山峰巒環抱之中,與整個驪山渾然一體,猶如蓮蕊居於正中。以當時的實用角度和後代的風水觀念來看,此處均為設定陵園的理想之地。
在秦始皇陵東側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魚池水。按記載:"水出驪山東北,本導源北流,後秦始皇葬于山北,水過而曲行,東注北轉,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於深,水積成池,謂之魚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經始皇冢北。"可見魚池水原來是出自驪山東北,水由南向北流。後來修建秦始皇陵時,在陵園西南側修築了一條東西向的大壩,壩長1000餘米,一般寬40多米,最寬處達70餘米,殘高2至8米,它就是通常所說的五嶺遺址。正是這條大壩將原來出自驪東北的魚池水改為西北流,繞秦始皇陵東北而過。
此外,在陵園東側,有川流不息的溫泉水經過。據記載:"在魚池水西南有溫泉水,世以療疾"。載:"酈山西北有溫泉。"可見當年的溫泉與西北的魚池水相對應。
南面背山,東西兩側和北面形成三面環水之勢。"依山環水"正是秦始皇陵最主要的地理特徵。
雖然貴為國家重要的歷史文化景點,平時遊客不少,但是今天顯得尤為多。
而且如果注意看的話,會發現這些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臉色既凝重,又亢奮,不少人手裡拿著羅盤,一邊四處尋找著什麼,一邊念念有辭,看得周圍的遊客一臉詫異:莫非今天這裡在拍電影?這些人都是群眾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