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定得回故地(三五八章)
坐下,秦百程和蕭壽臣這二人都是絕口不問那青城其實不用問,那青城掌門的結果,這二人早便都知道了,畢竟這訊息已經是滿青城任人皆知,只不過秦百程的失望之色還是有些。
行雲看了,心下暗到:“秦老畢竟是性情中人,當初他見了聯劍術時便喜極而泣,此時見我沒有做那青城掌門,失望也是自然。”
正想了到這裡,就聽蕭壽命臣開口到:“宗主,今日秦老和壽臣此來是有一大事要請您做個定奪,咱們萬劍已是重新出山,自然不能不定下個落腳之地,雖然萬劍宗此時不是開宗立派,可二百年後重回武林,自然也不能馬虎,更何況還那麼多大派在周圍窺伺,這立足之地更要謹而慎之。
再者宗主馬上就要去那劍竹島,想這一路奔波沒有兩三月是回不來的,所以要在您臨行之前由定下才是。”
行雲聽了,自然知道這是大事,可他一時又哪有什麼好的地方來決定,不由得問到:“不知二百年前萬劍宗在何出立派?”
秦百程答到:“嵩山!”
行雲本是想問問萬劍宗原本在哪裡開宗立派,如果合適,不如回去便是,可卻沒有想到原來的萬劍宗竟然是在嵩山!
秦百程道:“當年開派祖師之氣魄當真世所難及,敢在少林身旁開派立宗,老秦每每念及,都滿是感慨。”
行雲聽了大感驚訝到:“那地離的少林近麼?”
秦百程搖頭到:“到是有些距離。我萬劍宗在東而少林在西。”
行雲聽了,心下一動。問到:“那秦老和蕭掌門二位覺得這次本宗重新出山,要立派何處?”
秦百程當先便到:“自然是回我故地了!”
行雲聽了心到:“秦老果然如此想,卻是不知蕭掌門地意思如何?”
見了行雲望向自己,蕭壽臣笑到:“秦老心情,壽臣自然理解,回嵩山故地。這是萬劍宗三門弟子的心願,亦是壽臣所願。”
可說到這裡,蕭壽臣卻又到:“但萬事不能只由心思,而要以大局為重,一旦此去嵩山,首先便要放棄安樂谷二百年地苦心經營,二則頓成眾矢之的,我萬劍宗於嵩山立足未穩,二百年來全無經營,如何營生?只此二者。便不能回嵩山了。”
蕭壽臣說的有理有據,行雲此時聽了。也覺得有些道理,當下問到:“那蕭掌門認為應該在哪裡立派最為合適?”
行雲此話一出,秦百程在旁直皺起眉頭,可卻沒有做聲。
蕭壽臣聞言道:“雖然我們之前由各外令令主在許多地方上做準備,可卻是沒有料到此番出山這樣的急迫,所以那準備仍是不足。
壽臣這些日思來想去。便只有大明山最佳。廣西一地雖然偏僻,可卻是我們根基打的最為牢靠的地方。而且在大明山立派,背靠安樂谷,進可攻,退可守,不浪費二百年地積蓄經營,顯是最佳之選。”
蕭壽臣說的在理,可行雲見秦百程在旁眉頭越皺越深,當下也不好立刻答應了。
行雲的為難,秦百程和蕭壽臣自然看的出來。當下紛紛言到:“宗主去那劍竹島前,咱們還有幾日要待。此事關重大,不是倉促能定的,宗主自然需要多加考量。”
這二人說完,便是起身告辭,送了走二人,行雲自己坐了房中思索開來。
德皇的秩序一說,對行雲不是全沒有影響,在行雲看來,萬劍宗便是能影響約束那些大派的所在,所以此時的大明山就顯的太過偏僻了,想到這裡,行雲不禁自語到:“蕭掌門方才所說的合情合理,而秦老則似乎有些意氣用事了,可蕭掌門地所說雖合情理,但也太過謹慎了些,大明山雖好,可實在太過偏僻,就算萬劍宗再是強大,也不好影響整個武林。”
便在這時,就聽剎那忽然到:“不錯,你到是有些長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