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過後高句麗部落被殲滅,官軍戰果頗豐,得到了不少的財物,尤其是讓遼東這幾個郡守眼紅的是,高句麗部落剩下的土地。
李望如此問話,自然是希望趙逸能將土地劃分給遼東郡一塊,其餘幾個郡守雖然沒有說話,不過也是用熱切的目光盯著趙逸,和李望打的是同一個主意。
高句麗部落土地的事情,趙逸在進兵來到這裡之前,心中就已經有了考慮,與其將這塊土地劃分的七零八落,不如交由一人統一治理。
“郡守無需著急,高句麗部落土地之事,本官心中已經有了主意。”趙逸隨意的敷衍了一句,隨後轉移了話題,說這幾位郡守今次俱是勞苦功高,自己會上表朝廷為各位請功,今次得到的高句麗部落財物,州府官軍只拿兩成,其餘的皆給了這些郡城太守。
雖然拿到了財物,但是李望幾人並不怎麼開心,因為從趙逸的這個舉動,李望這幾個在官場混跡多年的郡守,就知道高句麗部落土地這事情八成是沒戲了。
不過官做到了這個程度,李望這些人都懂得進退,謝過趙逸後,就沒有再說什麼話。李望等幾個郡守,因為郡城事情緊急,所以並未在這裡呆太長的時間,大戰過後打掃完戰場,這幾個人就帶著手下兵士離開了這裡。
幽州大軍因為要解決高句麗部落殘留下來的問題,所以又在這裡駐守了幾天。太史慈將高句麗部落的事情整理下來,交到了趙逸的手中,詢問處理這些問題的辦法。
第一個問題就是高句麗遺留下來的這十幾萬百姓該如何處置?有些將軍的意見是將這寫百姓分批遷入幽州,再遣幽州百姓進入高句麗部落。
怕的就是這些高句麗部眾,不聽從官府管教,這十幾萬人如果擰成一條繩子,那麼官府想要對付起來就沒有那麼容易了,現在高句麗部落新敗,部眾積極性與凝聚性降到了最低點,正是將這些人分批牽制的好機會。
若是再等一段時間,高句麗部眾的凝聚力有所回升,屆時在想遷移就困難多了。
同意將高句麗部眾遷到幽州的有幾個人,不過也有人提議將這些人放逐在高句麗部落,任由其自生自滅,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怕的就是把這些人遷入幽州,會給幽州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趙逸既然不想落下那殺人狂魔的名聲,將這些人放逐是最好的辦法,讓遼東各部夷族慢慢瓜分這些老弱婦孺吧。
這兩個陣營的人彼此爭執不下,討論了一天都沒有辯論出什麼結果,最終兩個陣營的人,都將目光投向了一天都未說話的趙逸,讓趙逸做出最後的決定。
高句麗部落成年男子都已經被官軍屠殺乾淨,只剩下了老人、婦女和一些沒有車輪高的孩子,就算是將他們放逐,之後又被其餘部落吞併,得到這些老弱婦孺的部落,短時間也沒有威脅幽州州府的實力。
若是收下這些人,那就相當於是挑了一條比放逐難十倍的路來走,高句麗部落與官軍仇深似海,這刻骨的仇恨並非言語所能化開的,只能用時間慢慢去磨。
趙逸思來想去,還是選擇留下這些人,並且讓這些人就留在了高句麗部落的土地上,對於這些部眾,趙逸倒是不怎麼擔心,真正讓趙逸為難的是,高句麗部落這塊土地,自己應該交給誰治理。
劉備確實有這個能力,不過趙逸不可能把這個地區的指揮權交到劉備的手中,雖說收買人心的最好辦法很簡單,就是給老虎一座山,給猴子一棵樹。
不過那也要看老虎是什麼人,劉備深藏宏圖大志,是個不甘久居人下的人,若是他有了土地與軍隊,那麼可是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趙逸思來想去讓典韋將公孫度叫了過來,這個日後的遼東郡守既然能在亂世中將遼東郡治理的井井有條,在幽州全力協助的情況下,想必治理這個新的郡城,應該也不在話下。
公孫度沒有想到自己的官職升任竟然會如此快速,跟隨趙逸尚不足半年,竟然由一個小小的頭目,升任為了執掌一郡生死的郡守。聽到趙逸任命的時候,公孫度臉上滿是震驚的神情愣了一會,都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是真的。
待到心中震驚平復過來之後,公孫度立刻拱手推辭,說自己難當重任,請趙逸另派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