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角不過是攻下了一座縣城,與東漢的錦繡江山相比,不過是滄海一粟。東漢朝廷雖然**但是目前天下還沒有混亂到那種皇權沒落的時候,只要是皇帝一紙詔書,足以調集十數萬精兵強將。
朱懏讓手下兵士加強訓練,摸清楚張寶動向再動手。朱懏的信心恢復,趙逸與孫堅也離開了營帳,回到自己所部的路上,孫堅詢問趙逸:“伯來如何看待我軍與黃巾軍目前境況?”其實孫堅是想問問趙逸官軍與黃巾軍交手誰的贏面大一些。
趙逸自然明白孫堅的意思:“別說此時黃巾軍只佔據了一個縣城,就算是黃巾軍佔領了冀州,黃巾軍也是必敗無疑。”因為東漢皇朝是以全國敵一隅,熬下去黃巾軍必敗。
而且當時三十六方大軍起義之時,張角的方向就定錯了。縱然有人報信失去了先機,但是也不是沒有辦法挽回。黃巾起義之前朝廷兵士本來就不多,像趙逸所待的范陽縣,不過只有二百多兵士駐守。
三十六萬大軍已經倍於朝廷兵馬,若是張角能快速的將三十六方兵士集結,不攻取別的州縣而是直取京城,相比目前的形勢就會有很大的轉變。
黃巾軍起義之初殺官放糧,做的可謂是痛痛快快,可惜的是張角等人沒有大局觀念,若是直搗黃龍,不給朝廷喘息之機。現在就算張角沒有一統天下,也絕對是諸強中實力最雄厚的一個,一念之差才導致今日困境,讓趙逸不由得一陣感嘆。
決定一件事或許你只需要一秒,但是你有可能會用一輩子的時間後悔那一秒所做的決定。
此時官軍大營朱懏正在收拾軍心,整軍備戰。張寶大軍卻是已經到了陽城縣城的範圍。
在得知張角兄弟三人的黃巾軍往北方逃竄之後,各個郡縣的官員兵士都十分緊張,生怕黃巾大軍逃到自己轄區,因為黃巾軍到了哪個縣城,哪個縣城附近的村落就會遭到洗劫。
陽城縣令自然不希望黃巾軍到自己縣城來,所以當探馬告訴縣令,黃巾軍張寶所部傾巢出動,近四萬賊兵猛撲而來的時候,縣令臉色頓時慘白,手中的青銅爵掉在了地上,裡面的酒水撒了一地。自從黃巾起義後,陽城縣令與其他縣令一樣,按照朝廷的旨意募兵自守。經過這段時間的招兵買馬,原本的三百兵士增加到了一千。但是此時別說是一千兵士,就算是再多兩千也絕對不是四萬黃巾軍的對手。
驚慌過後,縣令急忙叫縣丞與縣尉過來議事。
得知這個訊息兩人的臉色都不好看,黃巾軍大軍兵鋒直指自己,在數萬大軍的碾壓之下,陽城哪有守住的希望。
“此時形勢危急,我們要誓死守城。”縣令目光堅定的說道,吩咐縣尉將兵士全部派往城牆就連府衙中的差役都被縣令調了上去。縣令這些人也不想打這一仗,畢竟實力懸殊太大。但是若將縣城拱手讓給黃巾軍,自己歸附黃巾軍,雖然可以保自己暫時沒有生命危險,但是朝廷卻不會放過自己,他日朝廷平叛成功,他們身死也就罷了,怕的是連累九族親眷受到誅連。
“此時朝廷朱懏將軍的大軍就在距離我們陽城百里外,你速去請朱將軍派兵支援。”縣令急忙吩咐縣丞。自己只要是能守一天朝廷大軍就會趕到,但是讓他沒有信心的就是自己能否守一天。
張寶看著陽城城牆上那稀疏的兵力,嘴角露出一絲微笑,單憑這縣城一千多名兵士,如何能夠抵禦自己大軍,張寶怕的是縣令鼓動百姓守城。一個縣城內的百姓可不止四萬,若是那些百姓上了城牆,張寶就算攻下縣城也會多損失不少兵士。面對防守如此薄弱的縣城,張寶也沒有說什麼攻城計策,很簡單的揮了揮手:“進攻!”
這四萬兵士口中大叫著衝殺過去,這震耳欲聾的喊殺聲讓城門上兵士的心不自覺的快速跳動兩下。縣令親自站在城門指揮戰鬥,大戰一觸即發。
而此時密切注意張寶所部的駐朱懏大軍終於得到了探馬傳來的訊息:“將軍,張寶所部正往陽城方向行進。”
張角喃喃唸叨兩遍:“陽城?”隨即抬起頭來:“不好,陽城有危險!”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頂部"加入書籤"記錄本次()的閱讀記錄,下次開啟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部落格、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浴火重生謝謝您的支援!!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