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是全新的遊戲本XAs,與上一代相比,具有更好的遊戲體驗。”
“……”
“以上這些,將於今日下午登陸零度唯一體驗店,正式開放銷售。”
“以及……
以上這些,全部搭載了白澤實驗室桌面CPU研發成果,白龍D2。”
吳伏城一口氣介紹了很大篇幅的內容。
PPT都過去了十幾張。
略作停頓,吳伏城輕笑道:“下面請看白龍D2的demo。”
“……”
&no製作風格不能說特別像,只能說一模一樣。
連背景環境都毫無變化。
不過換了一個主講人。
神龍系列的主講人是陳建業院士,畢竟是曾經當過教授的人,基礎授課功底還是很強的。
而現在白龍系列的主講人則是蘇姿豐,正經無懼這樣的小場面。
倒是說開場白也是一模一樣。
“我很高興向你們介紹我們實驗室在桌面CPU領域最新款強大晶片,白龍系列第二代處理器:白龍?D2……
這是一款由白澤實驗室完全自主研發的全新處理器。
基於泛國產處理器技術聯盟的統一標準架構:CB12×64。
是的。
這是一款64位處理器。
白龍D2採用了40奈米矽工藝技術,得益於優秀的工藝技術,白龍D2擁有出色的處理效能;
主頻率為2.1Ghz,相較於上一代有十分顯著的提升。”
“……”
“與上一代白龍D1相比,白龍D2採用了全新的‘初’架構,相比之下,單核效能提升了近110%……”
“……”
蘇姿豐的介紹更偏向於產品方面,用詞也略有不同。
主要彰顯出了白龍D2的優秀度,忽略了部分缺點。
因為……
先不說別的,‘初’架構就頂多只能算是半成品。
蘇姿豐更是一句都不提等同於Intel或者AMD的哪款處理器,就只橫向對比白龍D1。
還是那句話,如果白龍D2足夠優秀,不會用這樣的命名規則。
前沿的研發思路是比較簡單的。
第一步,先解決從無到有,這一步有的都不配擁有名字,比如已經進入實際環境的大CPU。
第二步,從有到業界高階甚至領先水平,這一步才會採用標準命名規則。
總之,白龍D2大致相當於去年上市的二代酷睿i32100,其中白龍D2的核顯版跟i32100幾乎一樣。
白龍D2也是雙核四執行緒。
換句話說,白龍D2大概落後上個月英特爾才推出的三代i7基礎款兩代半還多。
但從相應的紙面效能指標上對比,看不出太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