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可以說是目前最成熟先進的300mm規格的12寸晶圓製造廠,不過初期設計的月產能是3000片。”
“12寸?”白粥有些咂舌,“方總你這一上來就是奔著前期投入巨大的12寸晶圓廠搞啊。”
方年笑笑:“省得重複投入,將來有錢了也不用重新來過,原有基礎上擴大產能就可以。”
“那450畝地的初步規劃設計是做好了的,中長期設計月產能10萬片,如果能控制好良率的話,最高能到月產能5000萬顆晶片。”
“再算上封測廠、辦公樓等等工業設施,剛剛好能把450畝地填滿。”
聽方年說完,吳伏城疑惑道:“按照這個專案的土建成本來算,直接建好一條月產能10萬片的12寸晶圓廠的土建成本也能在20億甚至15億以內;
怎麼不一次性建好,畢竟土建工程的耗時很大程度上拖慢了前沿發展的腳步,而且按照行業標準,土建工程的成本可能還佔不到前期總投資的三十分之一。”
聞言,方年隨口道:“沒必要提前把錢都花了。”
方年倒沒有覺得吳伏城是沒帶腦子說廢話。
“土建成本確實不高,但以目前的技術積累,樂觀估計應該要在五年後才會需要這麼大的產能。”
“也有些別的考慮,不只是現在用不到的問題。”
“……”
方年說完後,劉惜抬頭插了句話:“土建工程流程把控程式我已經除錯好了,可以按照最長遠規劃來進行判定給出一期期規劃,不會再影響規劃落地進度。”
聞言,方年眼前就是一亮。
心中直呼劉惜牛逼。
這樣一來,之前拖慢前沿發展的土建工程進展將再不成為問題。
略有些激動道:“劉惜幹得不錯,這樣,等我整理完,老吳你來負責接管專案。”
“好的。”吳伏城點點頭。
“……”
事實上吳伏城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因為實際例子就擺在那裡,貴陽的資料中心落地時間與規劃進度是完全不匹配的。
致使結果的最大障礙是土建工程的進展。
的確,有錢確實可以加快進度,但這種壓縮有極限,不可能存在理論上一人一萬天,一萬人一天的情況。
這也是方年硬生生單加一個土建工程到廬州前沿二期建設上的原因。
在資料中心上吃的虧,方年不可能再吃第二次。
如果真要等到明年甚至後年苗為承諾的500億到賬後再開始一步步來,再一折騰,黃花菜都涼了。
額外的技術積累是真的很需要時間。
尤其是現在前沿在幾乎所有涉及的領域都需要補功課,以追趕國際領先水平。
所以很多細分領域必須要提前進行小規模試點工作。
這也是方年為什麼急著將前沿規劃的大實驗室計劃全部落地的原因。
雖然資金有限,步子沒法邁太大,但並不影響技術前期積累。
一步一個腳印發展也更穩健,更符合前沿的戰略。
不能總是跟今年上半年一樣,像是在起飛——
即便這種起飛建立在砸錢夠多,所涉及的智慧手機行業屬於全球範圍內的新興行業,世界級行業巨頭進展也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