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整合吧。”方年想也沒想就回答。
接著慢條斯理地解釋起來:“吳哥,其實我們都能看出來,前沿公司一開始只是試探性的動作,雖然也提出了福利資源計劃,但沒有具體指標,也沒有完全落到實處;
前沿社團在申城遍地開花,又上了東方衛視之後,前沿公司才完全重視起來;
一期基金投入五千萬,又分拆出兩家子公司,足以說明很多問題;
當然,這樣的決定肯定不是突然的,我尋思應該是部分社團在‘因地制宜’這點上做得很不錯;
其中就有你們上財的,還有華東政法,復旦都算不上,因為復旦一開始的目標就是打造綜合性最強的社團。”
聽著方年所說,吳伏城笑著補充道:“方老弟漏了你親自指導的西交大吧?”
“西交大雖然遠在長安,但能被特別點名表揚,肯定是比書面上還要有更多過人之處的。”
方年笑笑,全當預設,順著話頭道:“所以,我認為溫學姐因為時間關係來不及做的事情是,將現在升級為校園俱樂部更好的進行資源整合。”
“目前總共就有22所學校的校園俱樂部,發展參差不齊,確實需要整合。”吳伏城深以為然。
稍頓,吳伏城又說:“我在想,為什麼前沿公司不給出一個具體的可執行方案,而是任由我們自由發展,僅在合適時加以引導?”
“校園社團的成員是學生,前沿是企業,就這麼簡單。”方年笑道。
吳伏城一下明白過來。
前沿公司不會以企業手段橫加干涉社團的發展,引導已經是能做到的最大極限。
畢竟……
這是在校園。
比起一家企業,各大高校的各方面資源強得超出想象。
“大概明白了整合方向,最終還要落到‘因地制宜’四個字上。”
吳伏城沉吟道。
“我想前沿公司付出這麼多人力物力財力,肯定是有所追求的,人才這方面自是不用說,但應該還會有另外的方面。”
聞言,方年笑了笑,漫不經心道:“吳哥,你不覺得追求人才已經很足夠了嗎?”
“財富不會憑空誕生,也不會憑空消失。”
吳伏城沉思片刻,招呼方年吃飯,沒再多談。
他需要時間參考方年所說,整理自己的思緒。
…………
飯後,吳伏城走往上財,方年則站在馬路牙子上等待。
本來上週說好下午去前沿看看,下班再回家。
因為吳伏城的邀請,只能作罷。
但準備讓穀雨開車載自己的想法,方年並未想要改變。
不消片刻,輝騰便緩緩停到了方年腳邊上。
開車的正是穀雨。
方年坐上後排,破天荒的繫上了安全帶。
望向駕駛位上的穀雨,微笑道:“好了,走吧。”
穀雨點點頭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