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家飢一頓飽一頓。
去往機場的路上,林鳳女士叮囑起來:“方歆明天還要上學的,這個你別忘了。”
“下午是三點十分去接人,是按照班級次序有不同區域的。”
“……”
方年一一記下。
說完這些事情後,林鳳女士換上關切的口吻,問道:“你這幾天不忙了吧?”
“基本不忙了。”方年笑著回答。
“……”
“那個李安南那邊怎麼樣了?”
“還行,也不是急得來的事情。”
“……”
斟酌良久,林鳳還是問了出來:“你對同學的關照力度好像很大,為什麼在茅壩就好像很小氣的樣子?”
畢竟方年對李安南的安排並沒有特地瞞著林鳳。
又是投資1000萬,又是個人借了300萬。
對比起來,哪怕是林荔跟林南,也就是九牛一毛了。
方年早有預料林鳳會提這個問題,稍作整理,平靜回答:“怎麼說呢,這裡面有很大的區別;
茅壩是我們的根,左鄰右舍往上數最多三四代就是一家人,有血緣關係的羈絆,這樣親近的關係下,其實內心深處極其擔心我們過得比他們好太多;
處理不好,就會導致一些難以挽回的事情發生;
又因地處偏遠,多數人受教育程度不高,在時代的大洪流下,他們無力自己去找到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我便也沒辦法提供太好的幫助;
少量的錢財支援是幫助,稍微過量可能就是大禍害。”
“再一個,其實我對老家那邊也不是沒上心,要不然我幹嘛費盡周折讓爸爸搞一個施工隊,讓他跟你一樣來申城不舒服嗎?
這一兩年的春節,我也沒少給大家指一些很容易的路。
這樣看不見的幫助,只要大家願意付出努力,他們就能得到遠超之前的收穫,更會覺得一切都是靠自己本事得來的,反而更有成就感。”
“……”
末了,方年淡聲到:“其實我無所謂,在某種角度上,我可以做到利益至上、冷酷無情;
茅壩就那麼十幾戶人家,就算一家給搞個資產上億的公司,都不影響我的身家;
可到時候還有幾人能正常過日子?”
不等林鳳開口,方年又說:“至於李安南他們,其實這是人的本性,相較於遠處的東西,更容易看到眼前的;
他們天天在我眼前晃,當然會親近一些,再加上本身有一定基礎,自然更容易發現機會。”
“假如南哥,荔姐姐他們能發現不錯的機會,我也會有別的安排,無非是親不親自出面的問題。”
“老家那邊的錢借出去就沒想過要還,嘴上說說只是為了鞭策他們。”
相較而言,方年對茅壩的上心其實是看在方正國跟林鳳的份上。
而對李安南和林語淙等人的上心就純粹是因為朋友關係。
再加上就在眼邊上,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會多關照一些。
但……
兩相比較下,在茅壩的事情上,方年的處理方式更溫和,更全面,更雨露均霑。
也更耗時。
這一兩年先讓各家各戶逐漸奔小康。
允許一兩個比較有心的人先富裕起來,嗯……大概可以說是共產主義村落化的實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