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惜慢慢走上小路,跟從前方年見過的那樣,深一腳淺一腳,帶著雀躍,踩上自己的影子。
從高考結束到出分的這些天裡,有些同學已經南下進了廠,比如王成和李軍;
有些多了新的變化,比如李雪和柳漾打扮上比以往更時尚。
就連方年,不僅曬黑了,身上也多出了穩重和輕鬆。
那是因為高中結束,未來已至,重遇陸薇語,與切實體會到了享受生活的模樣所帶來的。
只有劉惜,她還是那個喜歡踩影子的女孩。
她的雀躍和歡喜,大概與眾不同。
這種‘幼稚’,落在方年眼裡,很珍貴。
“我好像從來沒去注意過劉惜長什麼樣子。”
望著劉惜的背影,方年咕噥一句。
在回往棠梨的路上,方年腦子裡面忽然閃過一道光:“或許沒人去真正認識劉惜。”
“她是謝謝我給她同學錄上寫過的那句話吧?”
‘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正在發生。’
方年記憶力還不錯,這時想起了高三時劉惜每次考試的分數。
482、487、483、488、492、487……
她的總分一直控制在5分的誤差裡。
唯獨最後一次,分數忽然拔高些,到了512分。
這好像沒什麼了不起,174班大多數中等偏上的學生每次考試都差不多,上上下下十來分。
可劉惜高考681分。
這說明劉惜是在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分數和排名。
至於為什麼,或許應該是去減少老師、同學對她額外的關注。
不拔尖也不落後,成績中等的這撥人其實是班上最被忽視的。
除了他們自己,沒人會太關心他們怎麼考的。
回到棠梨後,方年沒多停留,直接穿過棠梨主街往大坪方向準備回家,冷不丁在拐去車站時看到了等著的林語淙,方年便慢慢停下來。
“小林。”方年主動喊了句。
林語淙走了過來,嘴上道:“我等你好久。”
方年解釋一句:“剛剛順便送劉惜回家。”
想了想,還是說道:“文科617分,基本上國內所有大學都有錄取希望,其實你沒必要喪氣啊。”
林語淙撇撇嘴:“我當然知道,也沒喪氣!”
接著嘆息道:“只是有點遺憾,努力過,還是沒讓自己滿意。”
方年張了張嘴,沒再多說。
林語淙從來不需要安慰,她的思想很獨立。
閒聊了幾句後,方年離開棠梨。
他不知道的是,林語淙之所以情緒低落,跟高考的分數有關係,因為去年復旦錄取線是文科631分。
但也有別的原因。
9號方年忽然南下鵬城時。
林語淙編輯過一條簡訊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