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姐你太看得起我了,未來前途這種事情怎麼說得準。”方年無奈道。
“頂多都是看網上討論的比較多,隨便說兩句。”
“比如說現在城市裡都比較喜歡用淘寶、淘寶商城,開個網店應該還行。”
“……”
“當然,我也是隨便一說。”
“另外一個,看網路新聞經常講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講智慧機,估計大方向上都是圍繞這個領域發展。”
“但是具體到我們自己能做什麼,就是很細節的事情了。”
“比如俊華,他現在就是覺得在電子廠工作還行,甚至不一定比大學生工資低,存兩年錢開個店子也是一條有可能的路;
不過具體來講,現在網購對實體店鋪的衝擊蠻大,怕是不太好做。”
“真要想開店的話,建議賣暫時沒辦法透過網購的東西,比如熟食、生鮮。”
“……”
“當然,還是那句話,我就是隨口一說,都是從網上看到的。”
方年籠統的講了講,也具體舉了例子。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崛起,接下來大面積受到衝擊的就是實體經濟。
就算沒跟馬傑克坐在一起聊過,方年也知道馬傑克的野心。
更何況方年跟馬傑克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過飯。
馬傑克簡單提過,預計2010年的營收在50億左右,但他的想法是未來5年內做到1000億。
整體營收的擴大,勢必會對實體小店鋪造成衝擊。
這個時候選擇小成本經營類,多數不好做,光是一個租金成本就很難受……
不過方年並不指望在座這麼些年輕人能聽進去。
比如方俊華,他心底裡是不太願意接受別人意見的。
去年方年就提到了去培訓機構深造一下,從他的語氣裡就能聽出來完全不當回事。
其實有個道理很簡單。
工廠3000塊基本有手就行,公司2000塊就不太容易。
兩個不同工作的發展機會、前景、見識面是顯而易見的完全不同。
方枚卻比較認真:“按照你的意思是,未來有前途的行業都圍繞著手機網路來掙錢。”
“有沒有更具體的呢?”
方年糾正道:“不是都圍繞著,是我所瞭解的那一小部分,只能說網際網路有更多的機會;
如果說要更具體的話,比如農村城市快遞啦,生鮮配送啦,肯定是有點前途又沒有太高門檻的。”
“我的觀點比較直接,如果想要獲得更多的機會,一定需要多學習,並不是說一定要去學校的才叫學習。”
“……”
話就說到這一步。
方年並沒有太過氾濫的心思。
茅壩這片土地是他的根,這沒錯。
所以方年也在想辦法讓中年輩的日子過得安穩起來,這個已經基本達成了。
靠著當康公益基金在教育領域的普適傾斜性,中年輩不用擔心明天哪個土棚子要人,不用擔心大年三十還要去討工錢。
因為離家近,也就十幾二十公里的路程,早出晚歸,還能照看自家的田地。
再加之偶有下雨無法施工的時候,也不一定閒著,可以在家裡做點其它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