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彙報的幾個員工。
整個會議室坐著的所有人,方年都憑印象寫了幾個字。
比如ceo。
方年猶豫片刻,最後還是寫下了:不可為總,有管理之能。
等於說是……
這位殷勤的中年男人,會在方年認為合適的時候,被拿掉ceo的職位。
但會給一個高管位置。
好在……
前沿專案、創業兩家公司原本都是暫代ceo,並不麻煩。
至於前沿創業的ceo,方年雖然還沒見過,但心裡已經有了計較,高管職位都撈不到。
能力實在太差。
在方年寫寫畫畫之間,也輪到了排序最後的吳伏城彙報。
“……”
內容基本沒有可稱道的地方。
大體流程都一樣,把同一件事做幾十遍。
只不過江浙皖的高校較多,佔了篩選總數的??,佔了這次覆蓋高校總量的22%。
也就是說,剩餘8個隊伍攏共都只完成了吳伏城這支隊伍的三倍多一點。
而且……
吳伏城耗時最短。
報告內容的關鍵詞就倆:
因地制宜、因勢利導。
吳伏城自謙的報告說是因為有溫葉的指點,且效仿了申城模式。
不過……
吳伏城在彙報完工作之後,還多說了兩句。
“……江浙皖三地院校不多,從節約管理成本的角度,可以嘗試以金陵為中心,廬州、杭城為輔,聯建江浙皖校園俱樂部,方便統籌管理。”
“……”
沒太過具體。
畢竟吳伏城都不是前沿專案的員工,只是前沿實習部的實習生。
知道自己人微言輕。
也就只是一個小提議。
並不指望能被採納。
但……
這正是方年希望看到的。
尤其是‘統籌’。
從方年跟穀雨來前沿專案視察到吳伏城彙報完,前後剛好過去了兩個小時。
畢竟光是彙報前後就持續了一小時二十五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