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根本沒什麼話語權。
完全被拿捏得死死的。
而且……
進展還不太理想。
小米是初次試水做手機,根本沒有參考資料來把控銷量,許多時候說不起話。
這就是現實。
小米倒不是差錢,前後兩次融資,現金流其實還蠻充沛的,好幾個億躺在賬戶上呢。
實在不行還有雷軍自己的人脈,還有方年在,還有順為資本那支10億人民幣的基金。
…………
雷軍沒有倒太多的苦水,很快就談起了正事。
“從南韓到東瀛也參觀了一些工廠,我發現中國在智慧手機這個行業的發展是相對滯後的;
實際上整個全球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頻次正在加速中,即便是三星這種掌握部分行業標準的大廠,也還是在不停的進行實驗探索。”
“根據這次出差的見聞,我推測智慧手機大潮馬上就會席捲全球,中國毫無疑問會是最大的市場。”
說到這裡,雷軍略作停頓:“不過沒有任何實際銷量資料支撐,對未來沒辦法有一個詳實的判斷。”
聽雷軍說完,方年稍作沉吟,道:“雷總,站在我的角度來說,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
說著,方年攤開雙手,坦然道。
“蘋果的ihone4有多風靡我們都知道,參照蘋果,小米只要把智慧手機做好了,消費者自然而然會選擇,而不僅限於發燒友。”
雷軍笑了起來:“哈哈……道理其實很簡單,是我著相了。”
“小米這邊不多說了,說正事。”
說著,雷軍望向方年:“方總對順為資本的投資傾向是什麼想法?”
聞言,方年從公文包中掏出溫葉整理的資料,不慌不忙的翻看了片刻,遞給雷軍。
“這是我的秘書整理出來的國產廠商。”
“從我提議成立一家資本機構,我的想法一直都沒變過。”
說到這裡,方年略作停頓。
“因為女媧的因素,前沿不會直接介入主流手機生產銷售行業,這也讓我更堅定了做好順為資本的心思。”
“智慧手機行業我很看好,供應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我可以不做,但不應該放過投資的機會。”
最後,方年強調道:“對小米來說,如果目標是成為一家大企業,就必須要在供應鏈上有話語權。”
話語權這東西其實蠻簡單,可控的可選項越多,話語權就越大。
就這麼簡單。
方年的意思也很簡單,現在就是去投資未來的一個備選項。
就算小米沒成功,智慧手機不會消失,一樣會獲益。
至於為什麼是國產。
多新鮮吶。
花那麼多錢去給外國佬送成長祝福?
腦子有坑了就。
聽方年說完,雷軍也翻完了溫葉整理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