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你現在已經準備買那個兩千多萬的商場,又要他去當包工頭,動靜未免太大了點;
你不說清楚,我們怎麼好決定?”
“這事情怪我,回來就這麼幾天,兜兜轉轉的事情太多了。”方年連道。
接著解釋道:“事情很簡單,其實也不算包工頭,就是包攬一些學校的翻新、重建、另建、擴建工事。”
不等林鳳跟方正國開口,方年索性一口氣說完。
“就跟向陽新小學一樣,下個月當康會在桐鳳投入五千萬以上的資金,用於這些工事;
也不是說要全部攬下來,我是想讓爸帶著茅壩的青壯勞力去接幾個,起碼能忙到年底;
主要環節都是我能說上話的人,當康啊,桐鳳教育部門這些;
大概花個幾萬塊註冊公司,把隊伍拉起來就可以了;
這些工程完全不用墊資,無論是材料還是工錢;
不過也因為這樣,利潤不高,當康那邊都算好的,大概最多隻有個15%的樣子。
覺得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就接多少個工程,只要願意做,大方向上是出不了錯的。”
方年這純粹是為了方便鄰里三四。
給誰做都是做。
真沒必要把自己的父老鄉親排除在外,他又不是體制內的人,還要避嫌。
而且在農村蓋房子這種事情,大家都是熟門熟路的。
當不了大師傅可以幹小工,和水泥挑磚,總有能幹的活。
畢竟都是些最多隻上過三五年學的人,不能讓他們一上來就搞什麼全自動機械化作業。
那不現實。
茅壩人就這麼點,幹不完那麼多的活,去了不同的地方,肯定是會用當地的青壯勞力。
和和氣氣的憑勞動力掙點錢,不用滿中國跑,年頭到年尾都在去討錢的路上。
聽方年說完,方正國問了句:“沒有大包,一包?”
“不存在這個,當康這個公益基金所有捐贈專案都不可能交給大企業來做。”方年認真道。
“這是為什麼叫公益的原因,雖然這只是順帶的事情。
不管是你去做,還是別人去做,形式都大同小異,就算是你,也頂多允許同時接五個學校的工程。”
方正國跟林鳳對視一眼,最後道:“那行,我先試試看。”
“說白了,主要是為了讓鄰里三四都能拿份安穩錢。”方年進一步解釋道。
“桐鳳這邊會定點援助三五年起步,規劃上是湘楚這邊定點援助十年,總歸不會讓你們走太遠。”
這些事情,不僅僅是當康公益基金那邊有規劃,方年也有規劃。
最終當然是以方年的規劃為準。
方年也不是一時興起,而是早有準備的。
不然也不至於連流程都基本定了下來。
總之,因為公益基金的初始投入起點很高,不會跟之前一樣,直接把錢給學校,學校想怎麼用怎麼用。
而是會走一個多方形式,比如先有需求後有工程隊介入然後再走款。
一方面是避免款項挪用,到時候扯皮都沒用,另一方面也是避免潛規則等多種問題。
讓被捐助學校周圍或者更遠的普通青壯勞力順便掙個體力錢,真的只是個順帶著的小事情。
其實在方年看來,最理想化的是,方正國搞一個公司,從當康接單,然後去當地分包。
這家公司不直接預留利潤,而是在工程完成後拿一份按日計費的辛苦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