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年點頭:“有的,上交大這個基於精簡指令集第五代(RISCV)標準的全新自主化延伸探索專案,可以嘗試投一下。”
穀雨很快從手上的檔案中抽出一份遞給方年:“這是專案更詳細的描述,您要不要現在看看?”
“行。”方年從善如流。
很快翻閱起來,隨著翻閱,眉頭皺得很深,嘴上道:“你上網查一下加大伯克利分校David·Patterson教授的全部資料;
順便了解一下上交大這個研究專案課題團隊都是什麼人。”
穀雨連忙點頭,回到了自己的工位。
方年眉頭依舊緊皺著。
儘管方年曾經從事過程式設計師的工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接觸了更多新的東西,記憶不斷被覆蓋;
他現在是真的就只會寫個‘lo,world.’。
這份僅僅只是因為精簡指令集幾個字讓方年決定投資的專案詳情資料裡面有些比較特別的資訊。
大多數跟方年說的那個外國教授有關。
如果專案詳情資料上的那兩行簡單介紹沒問題的話。
這是個頂級大佬。
因為他是精簡指令集的創始人,也是磁碟陣列冗餘技術(RAID)的創始人。
幾乎可以說是定義了計算機體系結構。
這個大佬怎麼著也該能拿個圖靈獎。
很快穀雨就透過網際網路查到了一些零散的資訊,簡單整理後彙報給方年:“是很有名的教授;
07年美利堅計算機歷史博物館有對他進行過一段採訪,我暫時只找到了英文原版。”
“大概內容是David口述歷史,裡面包括他的一些個人生活經歷,也包括他在上世紀80年代初開展了RISC的研究;
包括他開展RAID研究,讓EMC重獲新生的巧合等。
也包括他著手寫計算機量化體系結構一書等。”
“……”
聽得方年只咂嘴感嘆:“牛,牛,真的牛。”
接著小聲嗶嗶:“要是能拉這種大佬來幹活,那可真是省事,強得飛起。”
穀雨又說:“這個研究專案是上交大一個知名副教授帶三個博士兩個碩士組的課題。”
“網上沒有他們的相關資訊。”
聞言,方年望向坐在自己工位上穀雨,道:“把那個採訪列印出來,一會我看看。”
“好。”
方年轉而說道:“同濟這個數字訊號處理研究專案、華東理工自主微架構可行性探索專案、東華離子化學介質研究專案這三個資料給我看看,沒什麼問題的話,也要投。”
穀雨飛快的翻出三份資料遞給方年。
約莫十分鐘後,方年道:“劉惜,根據這四個專案的資料重新做一份詳細預算;
儘可能的考慮到投入階段,第一期投入資金定在每個一百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