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充分而不必要條件。
必要不充分條件。
充分必要條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若單獨從文字角度來說,前面兩項就沒什麼差別。
方年很快列式,將判斷條件寫了出來。
儘管按照常理,高考試卷上是不會出現判斷題的。
整張試卷只會有三大題,第一題選擇,第二題填空,第三題解答題。
以方年的角度猜測,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形式,應該是朱建斌有意為之,或許是怕有學生透過渠道尋找到類似的題目,所以多繞一道彎……
轉眼便是七月份最後一天的晚自習最後五分鐘。
方年終於完成了朱建斌給他的三張試卷的全部答題。
不過比較遺憾的是,答題率只有95%。
必修5的範圍畢竟沒有覆蓋到理科數學的全部課程,有一部分題目在這樣的基礎下,是沒法得到答案的。
理科數學的安排在必修以外還有選修21,22,23以及更選修的41,45。
方年的複習任務其實只完成了一半。
“慢慢來慢慢來,得享受過程。”方年一邊安慰自己,一邊收起了試卷。
這些天裡除了大橋這個名詞從174班擴散到了整個高三以外;
另外一個詞步兵也隨之擴散。
始作俑者,年輕的方年同學幾次被柳漾等一些女生私下問過新出名詞的意思。
方年認真解釋:“可能是在討論軍事,研究騎步兵戰鬥力不同吧。”
……與往常不同的是,這個晚上,174班101寢室的男生談興很濃。
在宿管員查完寢之後,大多數人沒睡。
都在討論明天放假後應該幹什麼。
“今天班主任說明天上完第五節課就放假了,比以前早一節課。”
這也是方年從高一開始的放假特色。
棠梨所在的縣城乃至市,都屬於散落居住區域。
與城鎮有較大的區別,遼源廣闊,
一般來說以自然村為單位組成村一級的小學,多以鎮鄉一級為單位組成初中,以市縣一級為單位組成高中。
整體來說上學的過程就是從村到鄉鎮再到市縣的過程。
在這種形式下,一多半學校初一開始就實行寄宿制,高中必然是寄宿。
棠梨八中是僅有高中三個年級,通行月假。
每月最後一個星期的週五第六節顆上完後,放假返家,週六日休息,週日下午返校,上晚自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