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輔以紙錢、線香求財。
紙錢燃盡之後,是為求財。
再之後又要到大廳內神臺下的桌案旁擺一桌,祭祀敬神。
這時在紙錢燃燒之時,就需要放煙花爆竹。
‘劈啪~’和‘砰砰~’的聲音接連響起。
這次的煙花爆竹殘渣都帶著喜慶的色彩。
有個貼切的名字,叫滿堂紅。
今天的早餐也一樣是最正式的,飯桌上擺了十二個菜,寓意月月順利。
同樣會多擺幾張椅子幾幅碗筷。
同樣有雞鴨魚肉。
同樣是寓意年年有餘,新年添喜。
不到七點就開始了早餐。
與年三十不一樣的是,正月初一的早餐一般會在八點之前結束。
林鳳女士歇不住嘴,說了幾句展望未來的話。
早餐之後才是正式的重要傳統環節。
一共是兩個環節,可平行進行。
一是走街拜年。
二是上山祭祖。
世紀初時,茅壩周圍都比較貧窮,拜年的範圍就比較大,不侷限於茅壩村民組,會去相鄰的一兩個村民組,多是討要糖果和香菸。
年味兒相較於現在更濃。
在方年的記憶中比較開心,多半個上午都要耗在這個事情上。
現在已經不這樣了,而是在茅壩村民組走街拜年,然後帶上紙錢、線香、鞭炮上山,從屋後的山脈開始向下遊走完回家。
本來走完剛好下山便是鄰村民組。
棠梨的大範圍內,一直到2021年,都還是實行土葬,沒有公墓一說。
因為各家各戶都有山、田、地,基本上新立的墳地都會在國家分配給自己的山裡,立墓碑記。
一般來說,正月初一這天的上山祭祖要走完所有的先輩。
老方家最大的先祖大家都喊太祖。
據說這個太祖是附近幾個村民組絕大多數方姓人的共同祖先。
如果按照祖宗十八代的排序,方年的太祖是七世祖,也就是方正國爺爺的爺爺的爺爺,這已經挺繞的了。
但每年正月初一上山祭祖的時候,方正斌、方正國、方正良三兄弟跟方年這些後輩們說的時候,都會著重介紹一下這位太祖。
“這位太祖是我們的祖先,因為排不清多少代,所以我們也喊太祖,你們的爺爺也還是喊太祖,我們的爺爺還是喊太祖。”
所以,方年除了記得爺爺奶奶的墳地以外,記得最清晰的就是這位太祖的墳地了。
儘管太祖的墳地墓碑不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