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式小貨車一路從桐鳳到大坪。
然後離開平整的水泥馬路,拐上混著碎石的泥土馬路。
穿過連綿小山,抵達茅壩村民組。
早幾年茅壩附近還有煤礦營業的時候,進進出出的車輛倒是很多,這兩年逐漸罕見。
所以屬於貨車那種長‘嘟’喇叭聲出現後,便有小孩側目。
“呀……”
當最終停在方年家門口時,本就只有三十來戶人家的茅壩村民組裡的鄰里三四便看見了露天車廂裡的大件。
一些離得近的,更是吆喝著過來瞧。
“哦呦,老三屋裡的……”
“……”
農村就是這點好,鄰里三四偶有爭吵嫌隙,但那種一衣帶水的魚水情不會斷。
看熱鬧是一方面,看需不需要幫忙也是一方面。
得虧有鄰里們幫忙抬來抬去,才很快搞好。
時近晚上,林鳳乾脆將大家都留下來吃飯。
七八九十個人圍坐著一張大桌吃飯。
熱熱鬧鬧的過程中,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是老方家怎麼忽然這麼‘富裕’了。
“三嫂,你家這是老三在外面發了?”
“沒聽說啊,老三不是還跟我們老大在一起?”
“光是這麼大的冰箱,就得好幾千了……”
“……”
話裡話外總歸會帶那麼一分眼紅。
更多的是好奇。
方正國在兄弟間排行第三。
上面有兩個哥哥,大哥早年間因意外早夭,二哥外出務工,下面有一個弟弟,在家務工,雖隔山差五能回家,方年碰見的次數很少。
方年一般是直接喊伯伯和叔叔,畢竟方正國的大哥早夭時,方正國自己才十來歲。
因此同組大多書人都會喊林鳳三嫂。
要麼就是喊名字。
長輩們說話,方年甚少會去插嘴,只這麼聽著。
然後他就看到林鳳擺擺手,臉色帶著三分的喜色和七分的平緩。
“嗨,還不是我家這年哈寶,好好的書不怎麼認真讀,學人家寫小說,發了點稿費,一定要給家裡添東西。”
嚯。
方年一下明白過來,敢情母親大人這是要提前風光?
按照這趨勢發展,明年興許真能考上覆旦。
那時候再風光個一年半載。
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