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點,上課鈴響。
坐在講臺上的李東紅抬頭望向臺下,略作停頓,安排大家先自習。
一方面是有些同學還沒趕到。
另一方面是學雜費的收取還在進行中。
拖了十來分鐘後,僅剩下個別同學未趕到。
於是,按照慣例李東紅站在臺上先是展望新學期。
“從今天開始,你們的高三生活就徹底的正式的開始了!
不要再抱有任何的僥倖心理了,距離明年高考,只剩下不到九個月的時間。”
“我多次跟你們講,不要浮起躁起,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每多一分,就領先數千上萬人。”
“……”
然後提出要求。
“有很多人不當回事,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上過大學跟沒上過大學對你們所有人來說,絕對是有很大區別的。”
“遠的我就不說了,方年。”
“高二的成績大家可以說是有目共睹的,上次第一輪摸底考試,各科成績都有進步,根據去年的分數線,都能衝刺三本線了!”
“高考是你們一輩子的事情!”
“……”
被點名表揚的方年同學正埋頭忙著自己的事情。
數學複習結束,接下來擺在方年面前的是理科。
物理、生物、化學三門,原本方年是打算選一門從頭到尾的複習。
但在補課階段,方年發覺計劃不通。
於是改成了:齊頭並進。
“不能要求太高,理綜200分一本滿足,否則腦袋受不了。”
嚴格來說,方年其實不擅長理綜,至少現在不擅長;
相較而言,地理、歷史、政治這三門文科,他都比較熟悉。
政治就不用說了,方年曾經的床頭讀物是毛一、五等。
至於歷史,二十四史、資治通鑑、史記、近代中外史,全部都有閱覽。
嚴格的說,這三門學科更重要的是記憶力。
而方年不管是上輩子還是這輩子,恰好都記憶不錯。
遺憾的是,他現在是理科學生。
第一節課就在李東紅訓話和最後幾個同學趕來報名的打斷中過去。
臨下課前,李東紅道:“新課表已經有了,班長記得更新,下一節是英語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