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年走進一間理髮店後,店老闆娘笑著問。
“對。”
“想剪個什麼髮型?”
聽到老闆娘問,方年比劃道:“左側齊額角這樣分一條線。”
“兩邊和後面剪短至寸發,中間打薄,劉海稍微有一點點就行。”
這裡面有個講究,方年曾聽專業的造型師說,如果從右側額角分線,會顯得斯文。
除了分線稍微有一點點難度以外,這是個很簡單的髮型。
乾淨利落、清爽、陽光。
是他後來經常留的髮型。
只不過那時的修剪更加精細而有立體層次感,費用也較高,通常約一千多元。
老闆娘頭一次聽到這麼詳細的要求,多嘴說了句。
“你這頭髮很適合做個錫紙燙,劉海斜拉直,就很帥,怎麼忽然要剪短這麼多。”
“想清爽一點。”方年回答。
老闆娘說的是現下很常見的非主流髮型。
劉海斜著拉直,一定要遮住一隻眼睛。
頭頂上的頭髮錫紙燙出來一定要是向上的模樣。
不過方年怎麼可能喜歡得起來。
趁著老闆娘飛舞剪刀和電動理髮器的時候。
方年笑著打聽:“老闆娘,附近那個去年底新蓋好的樓裡面有房子租嗎?”
“有,你是八中的學生吧,那裡邊比街上還貴一點,聽說起碼要300一個月。”
老闆娘知道方年想問什麼,回答道。
“哦。”
“你可以去問問的,裡面那些老頭老太太很清楚。”
“好咧。”
老闆娘手藝不生,很快方年就看到鏡子裡的自己變了模樣。
“哦呦,這髮型帥啊!”
老闆娘幫方年洗完後,方年伸手撥弄兩下,再這麼打眼一看,立馬感覺到了前後的區別。
“你很適合這樣的髮型,比燙染出來的都帥,又清爽!”
方年笑笑:“謝謝。”
儘管方年提了許多要求,但依然只要五塊錢。
等方年打包了一碗炒粉回到教室後,李安南第一個咋呼起來。
“酷啊,你這髮型怎麼剪的?”
“幾塊錢啊?”
“我日,沒看出來方年居然這麼帥,看起來很洋氣的樣子,在哪剪的,我也想試試。”
“那居然是方年……”
①:咦惹:較常出現在棠梨附近的村鎮縣市,一種俗語;告多:棠梨方言話音非常常見口頭禪,意指行事討人嫌,近年來被二逼替代,寫的時候忽然想起有點親切。
======
破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