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玄幻魔法>先寓> 第十二章 走不通的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二章 走不通的路 (2 / 2)

天,便是包括萬界的物質、萬界的執行規律、萬界的力量等等一系列之和的整體。

封聖一脈最為看重本性,歷代聖人多有論述。

鍛天命則是指錘鍊人的本性,只有堅守自己的本性,才能鑄就聖道根基進而破境為聖。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和平天下這八條目,其實都涉及到錘鍊本性,用孔家主的話來說就是培養自強不息的品質。甚至可以說,這是先賢們探索出來的一條鍛天命的捷徑。

人自然形成的本性是純粹的,但人無法直接感知,因為本性是無形的,封聖一脈的傳人只有透過不斷地修行,才能逐漸感悟本性。

在封聖一脈中,有關“知”與“行”的討論很多,對於“知”或“行”本身的理解也不同,不過帝洛最支援的不是知行合一,也不是主流的知先行後,而是行先知後。

從天的角度來看,知行合一或知先行後都沒問題,但從人的角度來看,行先知後當是正理。人非生而知之,既然人有所不知,必然要求知,而求知,便是行。

從人的角度來看,知行合一是不存在的,只有聖賢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人,只能先行才能後知。 至於如何行,則極為重要,從格物到平天下的八條目,便是一種針對鍛天命的“行”。

隨著帝洛逐漸的回憶,身上也逐漸湧現出封聖一脈特有的浩然正氣,配合上孔子的口含天憲,竟有一種開悟的感覺!

此刻的孔子也是面色緩和起來,隨著對帝洛的瞭解,他也越發相信起了那位的謀劃是認真可行的。

“小友在諸天萬界號稱洛皇,更是時空法則所認可的唯一審判者,在這個大帝不出的年代說你是萬界第一人其實並不為過。”孔子也是適時打斷帝洛的體悟,開口道。

“小友可曾體悟過自己的本性?可曾想過你為何而戰?可曾為生你養你的帝族奉獻過什麼?可曾為帝族世世代代守護的傳承源地守護過什麼嗎?”孔子輕嘆一聲,遙望虛空,道:“洛皇一生縱橫時間長河,未逢敵手,殺敵無數,後更是鎮壓時間長河萬族。這放在我們封聖一脈任何一位傳人上早已經了卻心願,安然封聖。然洛皇活出第二世依然無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知洛皇可知其緣由?”

帝洛雙目緊閉,稍稍側耳聆聽,輕聲道:“我為強大的力量而盲目,時空法則造就了萬界第一人,卻也左右了萬界第一人。”此時的他竟有濃重的傷感流露而出。

“力量啊,引得無數生靈苦苦追尋的力量,有了它就有了生殺予奪的權利。有了活著的資本,不會為天地而左右,更不會因為命魄的消散而遭天譴!”

“小友所言甚是。進化的終點,戰力的極限,是為那一念花開,君臨天下。可是小友可曾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大帝?他們可以讓不世大敵都要禮敬,心生敬畏,無比佩服。”

“夫子說的對,輪迴的盡頭,回首方知我是我。為了追尋的最強戰力,殺紅了眼,染紅了天,多少屍體鋪就出了我的王座。到頭來轉瞬即逝,什麼都沒有值得留戀的。”帝洛想到了苦苦追尋的道路到頭來終是南柯一夢,竟有了歸隱的感覺。

彈指遮天有何用?乾坤大地一人爾。萬族自古多少帝,多少豪情滿天下。

“迷失了自我,縱然獲得了強大的力量,又能如何,與野獸有什麼區別!”突然孔子的話猶如當頭棒喝,似洪呂大鐘在帝洛耳邊炸響開來。

自我,即是本性,若是不能明悟自己是誰的道理。終究會因為力量而沉淪,所謂大夢萬古也是因此讓修煉者有明悟本性的機會。

可是到頭來的結果又能如何。了踏足帝路才去做的夢,有誰會拿得起、放得下?

此刻的帝洛在孔子的幫助下頓時醒悟,如醍醐灌頂一般,明白了自己的欠缺。

“夫子,帝洛可否修習封聖法?”醒悟過來的帝洛,終於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開口問道。

“小友可知封聖一脈修的是功德之力?”

“末學知曉。”

“那便好了,小友請回吧。”

“????”

看著一臉懵逼的帝洛,孔家主有了一種大仇得報的快感,心中的鬱悶一掃而空,身心舒暢啊。

似乎早就料到帝洛的反應,孔子開口道:“小友為了洩憤屠殺了數十萬的無辜人族,此乃大罪。”隨即他頓了頓道:“你曾想過那數十萬的人族中,有你今世身的父母嗎。殺父弒母更是罪無可恕!”

事實上帝洛的今世身,並非為那兩個凡人所生,只是他輪迴轉世時選擇的孕育場所。那時的詹劫本該因為母親不知情時服下的感冒藥殺死,恰好帝洛轉世而來附著在了詹劫身上。

而他們在帝洛今生幼小時養育他,對他不離不棄倒是確實。等到帝洛上一世的記憶覺醒後,那時的他已經不在是詹劫,而是那個桀驁不馴的洛皇,他有著獨斷專行的資本。

所以心性大變的他當然不會因為這區區二十幾年的記憶而寬恕這兩個凡人的照顧不周,所以一怒之下就讓他們以死謝罪。

“敢問夫子如何贖罪?”此刻的帝洛終於感受到了自己的過錯,選擇了懺悔。

“昔秦始皇雖窮極奢欲,奴役萬民修建阿房宮,後更是焚書坑儒。然世間依然對他褒貶不一。”孔子道“君子進德修業。此德為‘德行’,你我之言談舉止、處事待人,都要有德行,否則便是無德。這種德,便是私人之德,乃是私之君子。當然能做到這點功德之力自然不會淺薄。”

“而何為大德?《史記》記載‘刻石頌秦德’,秦有何德?可曾待人友善?可曾輕言慢語?可曾步步守禮?皆不曾。秦之德,在車同軌、書同文、行同輪,度衡量,救萬民於水火之中。此非君子之德,是國之恩德,人族之大德。重大德者,是公之君子!”

“帝洛明白,日後還請孔家多多照顧小聽雪。”帝洛在孔家主震驚的目光中躬身行禮,一步邁向了天際。

隨著帝洛的離去,孔子也喃喃道:“千世劫,萬世劫,劫非劫。洛皇你是那個應劫之人。可我和那位給不了你太多的時間讓你成長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