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叫實話實說。
搞定這些,王鎮就返回了他忠誠的拜爾瓦奈,坐看風雲變化。
法國團隊完成任務後跑路了,巴格達不能待了,太特麼危險了。
遊行事件太突然,恐怖分子沒來得及插手,但流血事件之後,恐怖分子看到機會,積極在巴格達活動搞了幾次恐怖襲擊。
而憤怒的巴格達人民也沒有善罷甘休,第二天,自發地再次展開了遊行活動,為昨天的死難者哀悼,同時罵政府無能也是保留節目。
遊行地點還是政府大樓附近,點蠟燭,獻花。
如果都是伊拉克人還好,關鍵是來了很多外國人,以在伊拉克的歐洲人為主,還特麼有專門坐飛機趕過來參加的歐洲人。
都是各個人權組織的人,也有女權組織的,畢竟死者裡面有兩個女人。
弄的伊拉克政府一點辦法也沒有,畢竟是洋大人,周圍還有攝像機跟著。
整個政府辦公大樓門前弄的跟追悼會一樣,都沒人來上班了。
生怕被這幫歐洲來的人權組織堵住,到時候被拍攝下來,那就太沒臉了。
之後的一週時間,遊行活動就沒停止過,伊拉克政府方面一邊安撫民眾,一面道歉,一面對流血事件展開調查,總要找人為流血事件負責吧。
這還不是全部,還要連續召開記者會,就對遊行人員開槍一事答全世界記者問。
這些刁鑽的記者可不會嘴下留情,問題那是一個比一個尖銳,讓發言人招架的十分難受,經常被問的啞口無言。
比如問:“福阿德·馬蘇姆會不會因為此事引咎辭職。”
你讓發言人怎麼說?
說不會,那就是沒有擔當,臭不要臉。
說會,福阿德·馬蘇姆會幹掉他!
就只能支支吾吾了唄,可記者都是什麼人,直接寫了個福阿德·馬蘇姆並不準備承擔責任。
無能、冷血、懦弱、殘暴、屠夫、劊子手等等帽子全都扣在了福阿德·馬蘇姆的頭上。
民眾罵什麼,福阿德·馬蘇姆可以完全不在乎,因為那是底層,罵聲會隨風飄去。
但媒體不行,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哪怕他死了,現在這些聲音會出現在他的墓誌銘上,不說遺臭萬年,但幾十年是沒得跑了。
為了挽回形象,也為了安定現在巴格達越發讓人感到不安的情緒,福阿德·馬蘇姆不得不考慮出兵的問題。
這次總理和議會方面沒人提出反對意見了。
短時間,全世界目光都聚集在巴格達,誰要是提出反對意見,那是要成為國家的罪人的,被罵上熱搜的那種。
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之後,福阿德·馬蘇姆的總統位置是坐到頭了,已經進入倒計時。
沒人願意在這個時候跟他唱反調,被這傢伙拉下水的話就慘了。
這時候,貝文將軍將早就準備好的作戰計劃送上。
開戰之事,板上釘釘!
……
另一邊,哈蒂卜·哈菲茲也沒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