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明天子> 第六十四章 田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四章 田制 (2 / 3)

村到城市之中人口,並不在大明朝廷控制之中。這種城市發展,也處於很無序的狀態。

解放前上海的情況,就能說明很多問題。

蘇州雖然沒有青幫,但是有打行,同樣是幫人解決問題的夜壺。

這就是為什麼朱祁鎮翻來覆去都回到一定要廢除胥吏的原因,工業化社會與農業化社會的管理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朱祁鎮對田制改革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讓百姓脫離人身束縛,可以進入城市打工,提供工業化的人口。二就是想辦法減輕百姓負擔。

畢竟大明百姓總體來說,實在是太苦了。

但是這兩個要求看上去很簡單,但其中有種種問題要解決。

首先支撐大明基層運作的是賦稅。

稅主要是夏糧秋糧,賦主要是各種勞役。

繳納夏糧秋糧的基本單位是丁,服勞役的基本單位也是丁。

丁稅本身來好說,並不是太重,但是勞役就太多了一點,各種各樣的事情。讓地方官必須將百姓留土地之上。

否則誰為朝廷服役。

雖然總體上來說,北重於役,南重於糧。但是兩邊都不想讓百姓離開土地。

想要讓百姓能離開土地,在歷史上其實有辦法的。

那就是一條鞭法,也就是攤丁入畝。

將丁稅攤在田稅之中,從今之後,縣裡再要勞役拿錢僱傭百姓就行了,這一切從賦稅之中開支。

無地的百姓就不用承擔賦稅與勞役。

如此一來,縣裡對他們沒有要求,自然有了自由遷徙的可能。人口也沒有瞞報的必要了。

對底層百姓減輕了很大的負擔。

有這麼多的好處,簡直是與工業化配套的田制。

如此一來,就能有很多剩餘百姓湧入城市之中。

只是,這裡面有頗多的難處。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朝廷的負擔總是有人來承擔的,最底層的無地百姓輕鬆多了,請想想那一方加重了負擔。

自然是有大量土地的人。

而有大量土地的人是什麼人?是在大明有權有勢的人,這些人與大明百官很多人是重合的。

所以,朱祁鎮而今想讓百官透過這個辦法,並讓他們積極執行,可能嗎?

其次,就是一條鞭法,也是有自己的弊端,並不是太適應全國。

一條鞭法最根本一個改革,從實物稅變成了貨幣稅。但是老百姓種糧食,他們是有糧食的,但是他們哪裡有銀子,必須賣了之後,才能有銀子。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