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高中層的管理幹部是走是留,新成立的安國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是不會去幹預的,放任的都是來去自由。
只不過要想留下來,就要接受重新的考核,和重新的工作安排,沒有什麼能力的人,就算想留下來也不要,有真本事的人如果留下來,待遇方面也不會差,除了沒有編制保留之外,收入絕對會比以前高的多。
有些人還是有真才實幹的,這樣的人材,安國汽車製造有限公司自然也願意留下他們。
只不過大部分的人內心的想法,都是希望有編制的鐵飯碗,對於給私企打工,心裡上有點抗拒。
只不過沒有退路,沒有好單位接收的情況下,只好退而求其次,繼續留下來工作了。
安國汽車引入特拉斯電動車技術,與西江省三方合資生產電動車,又與東管市新能源電池公司合作,共同研發磷酸鐵鋰電池的技術,引起了bd公司的關注和警惕。
其實易安國一開始是想跟bd進行合作的,只不過bd拒絕了與安國汽車製造公司共同研發,共享研發技術,易安國只好去找斯克合作了。
安國投資是特拉斯的大股東,而且此時的特拉斯,還處在創業初期,市場還沒有開啟,電動車技術方面也還不是很牛逼的存在,加上華夏市場的發展前景巨大。所以斯克再三考慮之後,還是同意了與安國汽車製造公司合作,共同研發電動車的技術,共亨研發的電動車技術成果。
不過斯克也不傻,他知道新成立的安國汽車製造公司,現在技術上還是一片空白,雙方共同合作,共同研發,共享技術成果,明顯是特拉斯公司吃虧啊!
所以斯克要求,特拉斯公司以技術入股安國汽車製造公司,佔股20%。
易安國沒辦法拒絕,但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前期特拉斯公司要派人去華夏,對安國汽車製造公司進行技術指導,並且幫助安國汽車製造公司,引進最先進的汽車生產線,包括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的燃油車生產線。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佔有率不高,不管是國際還是國內,市場上出售的汽車,主要還是燃油汽車。
所以安國汽車製造公司暫時還是要生產一些燃油汽車,但是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還是以推出新能源汽車為主。
安國投資同樣也是bd的大股東,不過bd拒絕與安國汽車製造公司,進行技術上合作,易安國心理倒是也能夠理解,畢竟日後安國汽車公司發展起來以後,絕對會成為bd公司最大的市場競爭對手。
bd最主要的就是研發,生產新能源電池,還有新能源汽車,而新成立的安國汽車製造公司,主要發展的也是新能源汽車,而且也在大力研發新能源電池,尤其是磷酸鐵鋰電池。
可以說兩家公司的生產和研發方向,都是高度一致的,未來成為最大的競爭對手,那也是無可避免的事情。
bd當然不想給自己培養一個巨大的競爭對手了,但特拉斯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現在的特拉斯還沒有那個精力,來考慮華夏的市場競爭。
而透過合作參股安國汽車製造公司,特拉斯則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進入華夏市場,畢竟特拉斯在其中也佔了20%的股份。
安國汽車製造公司發展的好,新能源電動汽車賣的好,一方面特拉斯也可以從中獲益賺錢,另一方面,未來特拉斯電動汽車真正的進入華夏市場時,也會更加的順利。
斯克自然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在作出決定之前,心裡早就衡量好了利弊,如果是沒有什麼好處,對特拉斯沒有利可圖的事情,他又怎麼可能會同意,與華夏的安國汽車製造公司進行合作呢?
易安國當然也有自己的想法,能用20%的股份,換來與特拉斯的合作,一切都是值得的。
首先有了特拉斯的電動車生產技術,包括車型的設計,引入先進的汽車生產流水線,新成立的安國汽車製造公司,直接就可以上馬生產出電動汽車了。
而且燃油汽車的生產技術,也可以透過特拉斯方面引進,包括燃油汽車的核心技術,汽車發動機方面的技術和人才,也可以透過特拉斯引進。
更不要說造車技術方面的研發技術人才了。
雖然不與特拉斯公司合作,安國汽車製造公司自己也能夠投入資金搞研發。
但研發技術不僅只需要人才,還需要實踐。
人才方面只要肯投入重金砸下去,總能招到各方面的科技人才,但時間確是你用再多的錢也買不到的。
而透過和特拉斯的合作,各方面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可以直接馬上就生產出產品,投入市場。
這和我國進行改革開放,引進外資的思路是一樣的,以市場換技術,安國汽車製造公司,為此出讓20%的股份,易安國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