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公交車,李東就先被眼前的景象嚇到。
“*!那房子挨著墳堆呢,你真要在這裡買?”李東瞪大眼,表示很不理解楊衛成的審美,“咱老家哪不比這裡好啊。”
楊衛成嘿嘿一笑,站在站牌下舉目四望。
這裡如今的確荒涼,幾十年後,卻是揣著錢也一房難求。
“就這裡了!”他道。
李東翻白眼,嘟噥道:“我姑媽家的房子那麼好,才8000塊你不要……”
“行啦,走吧!”楊衛成拍拍他肩膀,兩人過馬路,來到樓群檢視。
房子簇新,格局不錯,大多在4060平米左右,一家三口或兩口居住正合適。
楊衛成推算著,再過四五年,弟弟妹妹們都讀大學了,這裡的房子剛好可以裝修居住,到時候一家人就算正式移居中海。
老家的房子,過幾年就房改,那套房子必須買下來,是個念想。
轉了一大圈,楊衛成發現這房子入住率低的可怕。
當然也不是沒需求,主要是房價和工資比率問題。
中海有的一家四代同堂,住在20多平米的房子裡。
他們不想住大房子嗎?當然想,可這些供應出來的半商品房,單價在18002000上下,按照月工資80元的中海來說,仍舊是吃不消。
可不知何故,看著那一幢幢密集的樓房,楊衛成心裡又有點發麻。
鴿子籠和小院,自然是小院更舒服些。
中海的小院,那得是什麼人才住的起的?
懷著矛盾的心思,楊衛成和李東一路打聽著,來到當地的房管辦。
這些樓房沒有開發商,是政府供應。而且這會兒的房子,還沒房產證一說,要買要買,都得透過這個機構。
房管辦位於小街中心,大門躲在濃密的樹蔭裡,倆人找了好久才找到。
這種單位,自然是有門房攔路的,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大爺,正戴著老花鏡看報紙,聽收音機。
楊衛成敲敲玻璃窗,那老頭兒抬起頭瞄他倆一眼:“找誰?”
吳儂軟語,口氣卻生硬。
同一語系,楊衛成和李東都聽得懂。卻也正因為都聽得懂,李東被這老頭傲慢的口氣氣到。
那眼神兒,那潛臺詞,無非說明三個字——鄉巴佬。
楊衛成對此倒是很不在乎,他笑嘻嘻地說:“老大爺,我們進去辦點事,麻煩您給開個門,登個記。”
“辦什麼事,找什麼人?”老頭兒打量著這兩個年輕人。
“買房子。”李東硬邦邦地丟下一句話。
老頭驚訝地低下頭,目光透過鏡片上方看著他,接著笑起來。
“啊喲喂,你這小歪幽默的很。”老頭笑道,“買房子?買哪的房子?去去去,別給我添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