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名門財女> 第三百零七章節 挑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零七章節 挑明 (1 / 2)

她打算這十二套傢俱全部做出來後,開個展覽會,到時候也不必請多少人,利用現有的人脈關係,想辦法把京城代表流行風尚的幾府貴夫人請到就可以了。由她們來推動自己的生意,只會事半而功倍。

在這之前,她需要辦的事情也不少,一,要把所有需要裝飾的東西全部準備到位,所有的圖紙,也是由她自己一手繪出圖樣,然後捎回南豐,讓六孃的繡坊裡精心繡制。二,由陸長安幫她在泉州收羅珍奇的工藝品到時候用於展廳裝點。三,給林昭慶去信,讓他幫著購置大量的玻璃回來。到時候用於展廳的裝修。

她相信自己到了明年,她的展會一旦開展,勢必會引起一陣新經典家裝風潮,而她,無疑就是那個引領京城家裝風潮的第一人。

這些事情,都急不得,不過她把時間定在了明年秋時,所以可準備的時間足夠,在這一年的準備期裡,她可以事無鉅細的,一一做到完美的狀態。

曾子曄兄弟離京後,八孃的生活也逐漸清閒起來,生意上的事情由喬哥兒全權負責,反是她,除了去作坊裡轉轉,大多時間窩在家中,並不出門,而是精心設計起她的展會來。

展會的地點,也並不是定在位於虹橋的鋪子中,而是定在她居於城外的作坊那裡。

在建新作坊的時候,她順便設計了一個園林式的大宅院,反正那裡地方大,不愁沒有地方。

而京城每天春秋兩季,正是京中貴婦,富室小姐還有文人雅士們最喜歡出遊的時候,大宋人最喜歡的,除了郊外的自然風光,莫過於園林,否則那四大名院也不至於如此出名了。而她要建的這處宅院,既有自然風光,也有園林景緻,相得彰益,不怕不吸引人。

計劃建的那處根本目的用於展示傢俱的宅院,除了傢俱的展示外,自然還有茶道表演,園林景緻,名品花卉等吸引人之處。如此,準備的時間就得長了,所以她才會定在來年的秋時。

這些生意上的事情,且姑不提,只說官家最終沒有讓福寧王府和狄家解除婚約,只是婚期確定了後延,不過因著福寧親王和王妃依舊想解除婚約,所以並沒有確定最終的婚期。

而城中也果然傳出了狄詠身體漸漸好轉的訊息。

只是這麼一來,因著福寧王府之前明確的傳出了想退婚的意思,狄家自然也就對這門親事沒有了期待,不管是狄相還是狄夫人,都對這門親事緘口不言,大有官家不開口相催,狄家也只當這門親事不存在的意思。

其實狄家人的心思也能理解。雖說與皇室結親,是件榮耀的事情,但既然女方家不願意,娶個門弟高貴的媳婦回來,非但不能享兒媳婦的福,還得當神一般的供著,狄夫人原本就不大情願。何況那清河公主孤傲的名聲在外。自是擔心到時候真娶了尊神回來,她這婆婆不太好當。

狄夫人這樣的態度,狄相原就因福寧王府在自己兒子生病時的態度而心生不滿,再加上兒子也表示出對這門親事的不滿意,所以狄家一直沉默著,於外,一概不提狄詠的親事。

狄大人內心,也是希望福寧王府能最後鬧的官家同意解除婚約的,要知道狄家是武將,他雖貴為一院宰執,但因自己平民生出沒有根基,這個宰相當的,實在很不容易,在朝庭中受到的排擠幾乎無處不在,若不是官家對他絕對的信任,只怕位置早就不穩了。狄大人並非沒有萌生過退意,可他是大宋國第一個以軍奴的身份卻走上萬人景仰的相位的,他的存在,就是對那些寒門士子,或是貧困百姓們最好的激勵,他是普通百姓,甚至是賤籍賤民們的希望,就象一塊豐碑,他不想打破那些把他當作希望的人的夢想,惟有艱難的,在這個位置上強撐著。

可若是與曾家結了親,兒子娶了曾家的女兒,以曾家書香名門的聲譽,這門親事對自己家,則是看則無益,實則能幫自己家在這滿城權貴的汴京城站穩站好的重要潤滑劑。

尤其是,那曾家八娘還是臺諫蔡大人的義女。有了這層關係,至少言官們對自己的攻擊不會如以前那麼強勢,而在文官們中間,也有了能夠為自己說話的人。

當初與自己素無往來的蔡大人尋了機會同自己主動搭話,並表示出兩家想結親事的意思時,狄相便從這門姻親中看到了希望,只可惜最終事不如人意,還是由著官家賜了與福寧王府的婚事。

如今眼見著與福寧王府的親事有了解除的希望,狄相就算不敢明著努力,至少也會暗中支援兒子消極抵,制的。

有了父親母親的支援,狄詠的壓力也小了些。

而北邊北遼的動靜也越鬧越大,邊關告急,天家原本就想做出一翻前人未有的事業。因此正計劃著與北遼開戰。狄詠想借要上戰場,一為立功,二為給自己爭取上幾年時間,自然只能讓自己的身休越來越好,否則拖著病體,官家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同意他去領軍作戰的。

且不說狄詠如何計劃,只到八月末的時候,王介甫要辭行。

八娘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莫名其妙,他不是來京城就職的嗎?這才多久,竟然就要另赴他地了?

晁文柔笑道:“我也是昨日回孃家時聽我娘提起的,我爹說他性情耿狷,又有大才,如今範公病故,歐陽大人獨木難支,雖說有你二哥大力舉薦,歐陽大人也想留他在京城任職,可畢竟難以施展。官家倒讓他升了大理評事的官階,可不知為何,他自己執意請求外放,聽說他自請去鄞州做個知縣呢,這人,真不他是如何想的。”

聽晁文柔這麼說,八娘雖不知道王介甫自請外放的具體原因,也中大抵也能瞭解。王介甫不是一般人,心懷天下,雄才大略,二哥常說他有濟世之能,何況八娘知道這個人非但博學多才,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文學家,且他還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法家,改革家。又豈會甘於在京中做個大理評事這不痛不癢的京官,而浪費自己的時間?

既是無法在現有的政治環境中,一展自己的抱負,請求外放,等待時機,也就不奇怪了。

王介甫要走,晁文柔自然得準備些要送他出行的東西,便向八娘討起主意來。

八娘笑道:“他和二哥是好友,咱們家和王家又是幾代姻親,七姐姐還是他的弟媳,這關係自是近的很。二嫂也不必為難,王家雖非不富,可也不缺錢,我看現如今天氣愈發涼了,二嫂只管準備些穿的吃的就成。另送些銀錢,權作路資,不過也不必多,想來他也不會拒絕的。”

頓了一下,八娘又道:“二嫂,此人以後必定是個權傾朝野之人,他雖是二哥好友,又是我們家親戚,也須得注意交好才是。非是我阿諛奉承,實在是咱們家幾個兄長將來都勢必會入朝為官,就算是親戚,也未必就會走一條路,與他交好,總不是壞事。”

晁文柔吃驚道:“妹妹何出此言,怎說出這人以後會權傾朝野的話?”

“這……”八娘總不好說我知道歷史吧,雖然歷史是有改變,可這些名人基本上還是按著既定的軌跡在走,並無太大的出入。總之歷史雖改變了,他們該出名的時候一樣出名,別的不說,自己家的二哥,還有小九,將來可都是歷史上頂頂有名的人物呢,小九尚不說,自己二哥的名氣,可不就是如歷史上記載的一般?

“不過就是我自己的揣測罷了,總之與人交好,總不會有錯。”八娘笑道。

晁文柔雖沒把她的話當一加事,可別說王介甫是自己家的親戚,又與自己夫君是知已好友,就是一般的友人,也當客氣氣的把人送走。因此自去準備了一應儀資送了王介甫。

衣物吃食,王介甫自是不客氣的收了,倒是銀兩並不肯受,還是朱氏挺著大肚子,以長輩的身份堅持讓他收了,他這才勉強收下。

九月裡,王介甫便拿著公文,帶著一老一少兩名僕從,去了任上。

王介甫一走,家裡就只有子阜幾個兄弟並四郎了,因要守孝,並不好出門結交學子,四處遊玩,因此每日只老老實實呆在家中看書作文。偶或把文章投於餘靖歐陽修等幾個大儒指導,日子倒也平淡。

隨著時間的消逝,朱氏原本丈夫逝世的悲傷也慢慢平復,再加上精心調理,身體也慢慢好了起來。八娘放下心,更是一門心思赴在了生意上。

除了在家陪著朱氏說話,幫著晁文柔料理家務,每天只在家中繪製圖樣,隔幾天也會去趟城外的作坊裡,看看生產情況,並瞭解一下作坊蓋建的速度和質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