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生了女嬰,養不起或是不願意將來出嫁妝的,多是棄了或者溺死,雖說朝庭有禁令,可是依舊止不住有那狠心的爹孃。
“咱們自家養著,還是送到榮養堂裡?”吳氏抱著孩子,一臉憐惜的問道,她是兒媳,不好當了婆婆的家。
八娘剛要開口,氏朱是養了幾個女兒的人,尤其心軟,便道:“左右不過是添口吃的,我們家又有小十一,就一道養著吧。”
八娘和七娘這才鬆了口氣。這麼抱了個孩子回來,原還怕娘和嫂子反對呢。
老夫人在薇院裡,聽說家裡兩個丫頭出門遊玩早早回來,自要問了原因,待聽說是抱了個棄嬰回來,嘴裡道了聲佛,也忙趕過來看了。
孩子抱了回來,自是要養著的。可十一娘已斷了奶,這孩子如何餵養,就成了問題。
八娘到底不捨得,便道:“要不,請個奶孃來?總歸十一妹也需要人照料,五月畢竟是個小丫頭,總有不周到的地方,等有了人照料,娘也輕鬆些。”
僱個人自然是要花錢的,朱氏不捨得,便道:“照料個孩子而已,我一個人就行了。不用再花錢僱人。”
可加上小十一就是兩個孩子了,八娘不捨得自己的親孃受累,堅持要請個奶孃來。老夫人也道:“就請個人吧。左右咱們家八娘現在是個小財主,也付得出那工錢來。”
一句話倒說的眾人笑了。
七娘見那孩子的問題解決了,家裡也不反對養著,又想到八娘落過水,忙跑去了廚房裡熬薑湯。
朱氏等人解決了孩子的問題,又聽七娘說是八娘跳下水去救回來的,這會兒見七娘說要去熬生薑湯,便回過神來,自是把八娘一頓好罵。
八娘笑嘻嘻的受了,又保證以後遇事再不會這麼不管不顧的衝動,朱氏婆媳幾人這才臉色好些。便打發了八娘趕緊回屋裡捂著去,說是等喝了薑湯,起了汗,再起來吃飯。
八娘這才想起,午飯還沒吃呢。
到了午後,果然武家,陸家,秦家還有縣令家,都送了東西來,因幾家都沒這麼大的孩子,送來的東西,也都是店鋪裡買簇新的。武三娘還讓送東西來的婆子捎了話,說奶孃的事情,她已經著牙行裡尋了,最遲明後日便能送過來。
因奶孃不用自己家再去尋,倒也省了些事兒。吳氏打發了各家的來人,想著初生不久的嬰兒,還是用些舊衣物才好,便把小十一去年的衣物尋了些出來,給孩子換上了。
八娘便想起給這女嬰起個名字。
老夫人笑道:“娃兒是你救回來的,倒是你的緣份,這名字就由你來起吧。”
八娘想了想,因是江水裡來的,便笑道:“那便叫江來吧。”
江來,將來,只希望這可憐的孩子,一生能平順安康。
老夫人點頭道:“這名字好,就叫江來。”
又摸了摸襁褓裡小江來的臉,笑道:“小阿來,只盼著將來,你也是個有福氣的孩子。”
因過兩天奶孃要來,安排在薇院裡怕吵著了老夫人,吳氏徵得朱氏同意,便在正院朱氏的屋後收拾出了個捎間來,給那奶孃帶著小阿來住,也方便照顧著小十一。
家裡新添了個孩子,小十一首次見著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小人兒,好奇的很,便整日圍在小阿來邊上,雖還不太會說話,也依依呀呀鬧的歡。就是小十娘,也象新得了個有趣的玩伴,在邊上轉。反倒是鬧著大人的時候少了。就是小九和簧兒,也會沒事過來看上一眼。家中反添了些樂趣和熱鬧。
到了九月末,果然泉州那邊的林昭慶給八娘來了信,說起年前他的船隊要出海,去趟山東出貨的事情,問八娘願意不願意把傢俱挑些讓他去開啟山東幾地的市場。
八娘哪有不同意的,以最快的速度回了信。
這才過沒幾天,林昭慶就派了人來拉貨。
來的還是上回的林管事。
八娘便讓劉二郎熱情的接待了,又吩咐劉二郎把關於傢俱的各方面知識,也給林管事科普了一回,如此,人家以後也好做生意。
因從夏時開始,就準備了不少的成品,因此林管事只待了兩天,挑好傢俱,打好包裝,便運到碼頭上,並交了貨款,回了泉州。
這一回,八娘就得了足有四千多貫的貨款,她十分自信,林昭慶的商隊回來後,年後春時,必然會二次進貨,且進貨的額度,肯定要比這回的大。
便招了劉老伯和喬老伯來商議,作坊裡擴建招人的事情。
因作坊建在城東,作坊左右也是些荒地,劉老伯便建議八娘索性買些過來,建間作坊,如此把木器作坊和漆坊分開。招來的工人們也建好住的地方,這樣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八娘本就有此打算,自是點頭同意,又定了要招的人數,便回家請大哥曾子曄出面去買地。
因那處本就不是住宅區,也偏僻的很,地價不高,一畝地不過三十貫錢,八娘想著以後,若是木器行的生意好了,廠房肯定是要擴建的,索性一氣兒把附近的五十畝地,全部買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