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劉二郎也在家中,見曾家來人,自是高興的很,忙請了幾人進院裡,相互見了禮,便問起阿藍舅家的事情,劉老伯因是村裡老人了,聽說是嫁在城中的姑娘,又生了女兒後故去的,便知道了是哪家,只是嘆道:“這可不巧,你舅家自你娘去世後,在村裡住了一年,後你舅母生了場大病,把家裡的地典了出去,家裡就斷了生計,再後你舅舅也不知尋著了啥活計,就與你舅母一家去了外鄉,前些時候聽人說是去了福州那邊,只也沒個確切的訊息。就是要尋人,只怕一時也沒個準訊息的。”
阿藍聽到這裡已經呆住。
她一心投奔了來的,以為憑著自己勤快,還會繡活,能幫家裡爭些錢,舅母就算不喜,也不會攆了她,再說舅舅從前疼她,自然會留下她來,到時不但可以照顧自己的外甥女,而且這外甥女還能給家裡爭些收入。
所以阿藍一直覺得她投奔舅家,是肯定能留下來的。可現如今她惟一的去處也斷了,以後怎麼辦?
曾家已經救了她的命,那李家是什麼樣的人家,她就是再不懂事,也知道的,如果曾家留下她,就是給曾家尋麻煩,她又不是那知恩不圖報的人,怎好再厚了臉賴在曾家?
可,現在要怎麼辦?
阿藍茫然的看著天空,就覺得面前幾人都離得自己遠了。
八娘見她難過的樣子,心疼的很,這個小姑娘也不過才十歲罷了,比自己還小兩歲呢,死了爹孃,被後孃賣了,好不容易逃了出來,打算奔個親,這親還無音無訊了。
若是自己,又該怎麼辦?天下雖大,並不是處處都能容人的。
還好自己穿到了一個好人家,雖窮些,但有那麼多人愛她疼她。
幸福果然是要比較才能感覺得到的。
“阿藍……”八娘知道這時候任何安慰的話都是廢話,切切實實幫阿藍解決生存的難題才是根本所在,可那句“你去我們家吧”卻怎麼也說不出口。
她不想給自己家找麻煩,可她想幫幫這個可愛可憐的女孩子。
便望向二哥。
眼巴巴的樣子,落在曾子固眼裡,就心疼起來,妹妹是個很善良的人,但又精明的知道有些事情不是她能拿主意的。讓阿藍躲他家幾天是一回事,長住則又是另一回事了,畢竟這孩子是有家的。在母舅家和在自己家是兩回事兒。
但他又豈是見死不救的人?祖母行前不是說過麼?若是這丫頭投親不成,則送到臨川去陪祖母,反正老人家孤寂,就是有六娘在,六娘平常操持家務,也累的很,哪能事事周全的?這幾日看著,阿藍也是個機靈勤快的,心性也好的很,不如就送到祖母那裡,也給老人家添一份歡樂,再說不就一個小丫頭而已,總少不了她一口吃的。
便安撫的揉了揉八孃的頭,笑道:“阿藍也不要愁,總歸我們不會丟下你,老夫人不是喜歡你麼?回頭你剛好隨了老夫人去臨川,給她老人家作伴去。”
沒想到阿藍回過神來,卻搖了搖頭:“不,阿藍不能再給先生家尋麻煩了。幾位小姐和公子救了阿藍,阿藍已經感激不盡了,豈能再只顧自己,不顧先生家為難呢?”
八娘見二哥開了口,跟著勸道:“也沒什麼為難的,前頭你被賣,本就不合咱大宋國的律法,那李霸王要是真尋麻煩來,我們也不怕他,再說你悄悄兒去了臨川,只要不被人發現就成了。”
“那也不成,”阿藍搖頭,“就算李家那邊沒事兒,我那後孃若是知道了,也麻煩的很。就算被賣這事兒作不得數,我可還是錢家的女兒呢,雖說子不言父母過,可我曉得,以我後孃的為人,若是知道我躲到了曾家,到時候沒準還得再賣我一回,若是再吵嚷起來,只怕她還要賴府上拐了我。到時候叫我如何有臉面對老夫人她老人家,還有先生小姐們?”
曾子固想了一想,便道:“這也沒什麼,大不了尋個法子,從你後孃手上再買了你來就是了,你放心吧,縣衙裡我還認得幾個人。只是若這般,你就真入了奴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