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曄因家中現在條件轉好,倒也沒再出去行商,曾老爹便把這件事情交給他來辦,並交待最好是在入秋前能辦好,如此也不影響他們兄弟幾人去京城的行程。
第二日一早,曾子曄便匆匆去了城外,連續轉了幾天,也沒尋著合適的。倒也並非沒有那賣地的人家,只是大多零散,並不符合他家的要求,偶有大片田地一道出售的,又非上良田,曾子曄自然是看不上,如此一耽擱,就入了七月,因連續下了幾場大暴雨,想著鄉間道路難行,曾子曄就息在了家中。
剛好南城縣大嫂吳氏的舅家王家來人,想著商量求娶六娘進門的事情,那王咎之也已年方二十,實是到了該成親的時候。
六娘轉年也就到了十七歲,兩家的親事亦是早兩年間就訂了下來的,曾不疑自是同意了,不過王家也休諒六娘一直在臨川照顧曾家老夫人,突然換了人,老夫人不一定習慣,再加上王咎之入秋也要去京城裡赴考,便把婚期定在了來年初夏,介時王咎之也該從京中趕考回來了。
若是能進了中士,也是喜上加喜的事情。
來的是王家長房的王大舅爺。
因上回聽了曾子曄說了王大舅有心想說了八娘給他家的四小子,曾不疑心知此次王大舅代王家三房來與他家說話,大概也有相看八娘並與他議親的意思,不過上回聽了曾子固的勸,並不想這麼早就給八娘訂親,因此也未叫八妹姐妹出來拜見王大舅爺。
談完正事,自然是留客吃飯,王大舅也不推遲。
畢竟是吳氏的親舅舅,吳氏就問起舅母並幾個表兄妹,王大舅笑道:“這回你舅母和你十三弟也一起跟來了,只是今日大舅找親家公有事要議,你舅母也去了城中看望親戚,並未跟來,我們總歸要在南豐住幾日,改日你舅母再領你十三弟過來看望你婆母。”
曾不疑見他單提到他家四子王十三,就知道自己猜測正確,笑道:“不知王大舅爺一家落腳在何處?”
“就在城中的來客客棧裡。帶著小十三郎出去拜見他姨母去了。”
有高堂在,吳氏不好說什麼,朱氏聞言嗔道:“親家大舅這可是拿我們當外人了,我們家院子雖小,待客總不至於沒地方,怎好叫舅爺一家住客棧裡去?”
說著,就回頭吩咐吳氏:“大兒媳,回頭你準備一下,去趟來客客棧,務必要把你大舅母和你四表弟接來,要不是我這身子不便,我便親自接去。”
這一來,正合了王大舅求親的心思,且自家兒子十三郎,那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的,相信曾親家看了一定喜歡,如此再議親事就容易了。因此只客氣了幾句,也就應下了。
吳氏回屋裡換了出門的衣衫,稟過公婆,自去了客棧。
朱氏便留了老哥兩還有大兒子說話,自己則去了廚房裡忙著晚膳。又叫了七娘和八娘來幫忙。
小姐妹兩人哪裡敢叫朱氏挺著大肚子動手,因此按了朱氏在一邊坐著,叫了覺兒去買了些雞鴨魚肉,到了華燈初上時分,吳氏接了王大舅母和十三表弟進了府,姐妹二人也整出了一桌子豐盛的晚飯。
因王大舅一家是首次上門作客,收拾好晚飯,八娘和七娘也被吳氏叫到後院換了衣衫,好見見王大舅母,兩姐妹換衣服的時間,吳氏已去收拾了前院的正廳,因是至親,也便沒有那麼多講究,並未搞什麼男女分桌,索性合在一處吃了。
姐妹二人換好衣服,去前院裡幫著吳氏端碗端菜,等菜上了桌,這才正式拜見了王大舅和王大舅母,王大舅還好,王大舅母看著收拾的清爽宜人的曾家兩個小姐妹,自是一頓好誇,那眼光在八娘身上直繞了好幾圈。
八娘被她看的有些發毛,便索性尋了藉口,陪著吳氏躲到了廚房裡。
王家的小十三郎王彥深給曾不疑行了見禮,又被王大舅母叫進來,給朱氏也行了禮,朱氏也聽曾不疑提過王家有心想求娶八孃的事情,因此打量王十三的眼光,就帶了點審視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