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就開始動手,八娘去屋中的畫案上取了紙張,一一裁成手掌大小,便在畫案上調好水粉,開始畫將起來。
待七娘做好那lokitty八娘也畫了六七張出來,七娘把那一尺高矮的貓娘子拿給八娘看:“看看怎樣?雖不如你畫的那般有趣,可能做成這樣,我也盡力了。”
八娘一瞧,還真挺象那麼回事兒,雖說不能和從前在商場裡買的比,但七娘做成這樣,也算形神俱備,且手工也精細的很。
“好看,回頭小十看了,一定喜歡。”
七娘自己拿在手中,也是愛不釋手,笑道:“還是比不上六姐的手藝,這要是她做的,肯定不會比你畫的那個差。”
八娘便道:“要不七娘有空再做一個,爹不是說過了節,與四哥五哥一起去臨川的麼?回頭讓爹爹稍去,送給六姐姐。”
六娘一個人在臨川老宅裡陪著祖母,那邊也只有一個門房並一個老婆子,祖母的事件,大多六娘動手,實在不易,且六姐是個懂事的,新春回南豐時,七娘還聽她偶然提過,如今也做些繡活出去賣,因此這一向,為家中省了不少用度下來。
七娘想著就嘆了口氣:“六姐姐一個人陪著祖母在臨川,想來也是孤寂的,哪有在家兄弟姐妹一處的熱鬧?可苦了她一個人了。”
六孃的性格堅毅,與七娘的溫柔可親很是不同。大概也是從小隨著祖母,一應事情都要她自己作主,所以才養成了那樣的性格,不過以八娘看來,六娘那樣子,倒更叫人欣賞。
“七姐姐也別難過,我左右在家中無事,也想去看看祖母呢,爹孃和哥哥們不是都誇我做的飯好吃麼?若是我央了爹爹一財去趟臨川,照顧上祖母些日子,每天為她老人家調羹做湯,興許祖母身體能調理的好些也不一定。回頭我求求爹爹去。這樣陪著六姐些日子,她也能輕鬆些。”
“嗯,那你與爹說說,爹平常就最疼你,肯定會應的,可惜娘要生產了,嫂子忙著這一大家子的活計,我還得留下幫她,要不我也想與你一道去呢。”
“姐去不了也沒什麼,六姐又不是不回來的,不如你把這個布偶再做一個,到時候送給六姐,她必定也喜歡的。”
姐妹兩人說了半響話,眼見天色已暗,七娘才一放下手中針錢,便覺得脖子酸累的奶,忍不住抬手揉了揉。
八娘見狀,狗腿的上前為她揉起來,七娘好笑,嗔道:“哪裡就累成這樣了?眼看著天色就黑了,快去前院裡幫嫂子做晚飯去吧。早點吃了飯,晚上不是還要去夜市裡買過節差的東西麼?”
姐妹兩才到了前院進了廚房,卻發現吳氏已做好了晚飯。因煮了足有二三百個粽子,除了留著明日人情往來的,自家也可吃上不少,因此吳氏晚上只煮了點粥,還有幾樣醬菜。
姑嫂三人忙開始裝備晚飯,盛粥的盛粥,裝粽子的裝粽子,等提溜著東西去了正屋裡,卻發現不知何時,老爹和大哥二哥幾人正在堂屋裡說話。擺好飯桌,一家人吃了飯,因也沒什麼可收拾的,吳氏一個忙活就可以,八娘便央了曾不疑同意,她們兄妹幾人一道去夜市上逛逛。老大老二自然不會湊這個熱鬧,四郎也不耐煩和幾個小的出門,各回了屋子。
朱氏想著還有些物什要買,便取了貫銅錢,讓五郎和七娘分了用錦袋裝著,系在腰間,兄妹幾個並兩個小侄子,一道晃上了街。
此時的南豐城,已是華燈初上,因無宵禁,街上的行人,反倒比白天更多。等到了城中的夜市,就見街道上人流如織,家家門前掛著燈籠,鋪鋪門內燈火通明,直把個南豐夜城,照的亮如白晝。
歷史上的趙室北宋是個承前啟後的年代,物質科技高速發展,對外貿易昌盛繁榮,四大發明有三大發明,就是出在宋朝,曾八娘雖不太清楚如今這個大宋國是否能與前世的宋朝相比,但就她所瞭解的情況來看,這柴室大宋,絲毫也不比趙室的北宋差上一點。
南豐雖不過是建昌軍的一個小縣,但是江西本就是富庶之地,聽二哥說過,大宋一年的歲貢,有三分之一出在江南路,江西又是江南路有名的富庶之地,風氣開化,教育昌興,百姓安居樂業。
南豐雖是小縣,但唐末五代時的戰亂並未禍及,百多年休生養息,田地肥厚,山水圍繞,出產極豐,大概是因快到端午節的原因,夜市上人頭攢動,身著華服頭帶幞帽的,亦或是布衣長衫麻葛短衫的,再則是綾羅綢裙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富貴貧賤,各色人等,絡亦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