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瀋州的馮陌是在十天之後接到賈珂的旨意的。
馮陌接了聖旨之後不敢怠慢,立刻召集麾下的大將商量進兵事宜。
馮陌手底下的那些大將們,並沒有把一個小小的高麗放在眼裡,當他們聽到皇上有旨,要兵進高麗剷除逆賊之後,一個個爭先恐後,向馮陌要求隨軍出戰。
馮陌看著下邊的眾將,還算是滿意,於是馮陌下令道:“總兵謝傑領1萬馬步均為前鋒,本帥親自帶八萬人馬為中軍。鄧孝帶一萬人馬為後應。”
三日之後,馮陌帶著10萬人馬誓師出征,過了綠水直奔高麗了。
林建隆在漢城接到緊急的軍報,知道了天朝起10萬兵來征討自己,是大驚失色。
林建隆召集眾文武在漢城的皇宮之中,商量如何退敵事義。
結果文武大臣聽說天朝派兵征討,一個個嚇得渾身顫抖,哪有主意給他。
林建隆看著下面這些人一個個的窩囊樣,氣都不打一出來。
不過這也怪不得底下這些文武大臣,有氣節,有能力的,都被林建隆清理了。
剩下的這些不過都是酒囊飯袋,依附林建隆想要謀求榮華富貴的。
但是也不是說底下這些人都是酒囊飯袋,其中也有一兩個有本事的,不過這些人明哲保身,不想當那出頭鳥罷了。
林建隆見指望不上這些人,只能乾剛獨斷。
“今,北朝不仁,不念我高麗對其恭敬,以些須小事為由,征伐與我,我高麗上下寧可玉碎,絕不瓦全。”
“傳我之命,北方邊關的隘口,不得放北寇一兵一卒入內,須得與關城共存亡。”
“再傳令各地集結兵馬,起在平壤會合,本王親自帶領於北寇決一死戰。”
林建隆說完這些之後就拂袖而去。
而他卻不知道的是,殿上的這些牆頭草們,在知道北方天朝帥兵來攻時,就已經起了小心思。
他們在離開皇宮的這段路上,就已經互相串聯,形成了幾個小團體。
林建隆在第三天,帶著漢城的護軍共計3萬人,匆匆北上。他把自己的京城交給了最為信任的丞相金源。
等林建隆帶著人馬到達平壤的時候,這裡已經聚集了20餘萬人馬。
這些兵馬都是高麗最為精銳計程車兵,也是林建隆執掌高麗的基礎。
林建隆在平壤休整了三日,然後就帶著這將近30萬人馬北上。
而這時的馮陌已經突破了綠江,大軍長驅直入。
馮陌第1個目標就是新義州,此處是兩國接壤的第1個大城,也是通往平壤的必經之路。
林建隆也知道新義州的重要性,所以在這裡安排了3萬人馬守城。
如果是在前幾年,中原人就是有10萬大兵,想要攻克新義州也要費些功夫。
但是隨著賈珂把火器部隊在全國推廣,特別是九邊重鎮,這些部隊已經全部換裝,不但裝備了燧發槍,還有各式的火炮。
而高麗上下完全就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對於中原的軍事發展並不關心,結果這一次就吃了大虧。
馮陌來到新義州城下之後,並沒有休整,立刻就命令他帶來的100多門各式火炮對著新義州開始炮擊。
新義州的守軍們哪裡見過這樣的雷霆之勢?
結果馮陌的炮兵部隊剛剛轟了一個時辰,上邊的守軍就已經一鬨而散。
馮陌對於他的炮擊成果並不瞭解,仍然命令火炮又轟了一個多時辰,這才停止炮擊命令步兵上前。
本來這些步兵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作為第1波攻擊的。結果他們來到了城下,進了城門也沒有人阻止。
帶隊的將領見道這種情況,急忙向馮陌彙報。
馮陌得了訊息之後也是吃驚,他自從從軍以來,南征北戰,每一場都是硬仗,還從來沒有發生過這種事情。
馮陌害怕有詐,不敢派大軍全部進城,而是依先頭部隊在城中搜尋,看是不是對方使計。
結果先頭部隊把新義州搜了個遍,除了百姓竟然連一個守軍都看不到了。
到了這時,馮佰這才安心的帶軍進了新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