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大殿裡來回走了幾圈,終於下定決心,停下腳步說道:“忠順王行為乖張,多有違制之處,不堪大用,深負朕望,著其閉門思過三個月。未奉朕諭,不得踏出王府一步。”
皇帝剛剛說完,戴權便把聖旨寫就,然後輕輕的吹乾,再拿給皇帝過目。
皇帝拿眼掃了一下,發現沒有什麼問題,別說道:“用印吧。”
戴權輕聲的問道:“陛下用哪一尊寶?”
皇帝想了一下,雖然面色陰沉,但是臉上還有不忍之色,最後下定決心的說:“用敕正萬民之寶。”
戴權聽了這句話,心裡邊一抖。這尊寶和別的玉璽不一樣,這是向天下萬民昭告時使用的玉璽,如果用皇帝之寶最後還能夠收回。因為這是皇帝給各級官員下令所用的寶璽,雖然對忠順王的打擊依然很大,但比起敕正萬民之寶影響卻少了許多,如果將來皇帝反悔,也不過是一句話的事。但是一旦用了敕正萬民之寶,便是要昭告天下的,便是皇帝,也不能再輕易更改。
這一印蓋下去,就把忠順王將來登基繼位的希望完全蓋沒了。從此只能做一個太平王爺,吃喝玩樂。這對一個心懷壯志的皇子來說,比殺了他還要難受。
戴權平常也收了忠順王不少的禮物,現在他覺得也應該為他盡最後一點心,也不算白收他的孝敬。
於是戴權壯著膽子,好像沒有聽清一樣,再一次問道:“陛下用什麼璽?奴才沒有聽清,皇上饒過奴才這一次吧。”
皇帝沒有在意的,又說了一遍:“敕正萬民之寶。”
戴權這一次完全死心了,再也不敢有別的想法,從一個檀香木寶盒中取出了這方玉璽,這方寶璽青玉質,盤龍紐,方四寸一分,厚一寸四分,盤龍紐高兩寸三分。
戴權拿出這方寶璽,蘸上印泥,便在聖旨上蓋了下去。
戴權蓋完玉璽,再一次把聖旨拿到皇帝面前,跪在地下把聖旨展開,讓皇帝再次過目。
皇帝這一次仔細看了一遍,沒有說話,又在大殿中走了幾圈,好像是下不定決心,但是最後不知又想起什麼。於是背轉身去,對戴權擺擺手,示意他去傳旨。
戴權這才小心的把聖旨捲起,舉過頭頂,然後輕輕的站起身來,慢慢的退到門口。正要轉身出門的時候,皇帝突然說道:“慢著。”
戴權聽到皇帝的話,以為皇帝改變了心意,馬上重新回來跪倒在地,把聖旨再次舉到皇帝面前。
皇帝看也沒看那聖旨,只是對戴權說:“如果那些大臣們都在,就讓他們來東暖閣,告訴他們:朕請他們來商議軍國大事。他們喝酒的事,朕就求他們先放一放。”皇帝說完這些之後,好像又想起什麼生氣的事,怒聲說道:“就這麼和他們說,原話告訴他們。”
戴權這一次知道,忠順王徹底沒有希望了,那些去忠順王府的大臣也被皇帝記恨上了。心裡不由得想到,自己收忠順王的各種古玩玉器,是不是應該打包再送回去?以後可再也不敢和這位王爺沾邊了。
戴權跪在地下等了一會兒,見到皇帝沒有別的吩咐,這才再次站起身來退到門口,才敢轉身出門而去。
戴權出了東暖閣,感覺到自己背後已經被汗水溼透。今天的事情真是嚇死他了,怪不得古人說,伴君如伴虎。皇帝只不過隨便起了點疑心,就把一個頗有能力聲望也不錯的兒子踏入塵埃,果然是天家無父子,只有君臣。
戴權帶著幾個小太監,騎馬來到了忠順王府,王府門口的看門的太監,怎麼能不認得戴權,一面派人進去通報,自己趕快上去跪在地上迎接,還一邊說了恭維的話:“戴爺爺,您怎麼來了?本以為您事情繁忙,我們主子沒有打擾您,您這一來我們王爺一定高興壞了。”
戴權並沒有小太監想的那樣下馬與他寒暄,而是面帶寒霜的對這小太監說:“告訴你們王爺,有聖旨。讓他趕快出來迎接。”
小太監聽了戴權說話的語氣心中就有些發寒,再看戴權臉色不好,哪裡還敢怠慢,連滾帶爬的跑到裡面,向忠順王報告去了。
這時候忠順王正在王府大廳內,同滿朝的文武大臣,吃酒談天。只見酒宴上,真是奢侈無比,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在這餐桌上是應有盡有。百年的汾酒,更是以壇來算。大殿中央一排排歌女,正在跳著誘人的舞蹈。
而來赴宴的大臣中上書房的三位大學士竟然都來了,六部主官來了三位,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三四品的小官。
忠順王今天雖然是納了一個小妾,卻組織了這麼大的一場盛會。主要的目的還是拉攏朝臣,窺視太子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