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了一個月的基礎訓練之後,隊伍終於開始作戰能力的訓練,在這個時候弓兵、步兵、騎兵,便分開進行不同的訓練。
弓弩手要求,在一分鐘之內必須連續射出十支箭,並且這些箭要有一定的準確性和方向性。還要練習盾牌和配刀的使用,以防敵人突然突進到眼前,而來不及撤退,這時候就需要弓兵,用盾牌和配刀進行最後的抵抗。
開平鎮的步兵中最主要的也是數量最多的是方陣軍,也就是二百五十六人組成的小方陣,這樣的小方陣一共二十個,有這些小方陣組成各種各樣的大方陣,在戰場上靈活多樣的變化。保證這些長矛手在任何方向上,都能對敵人進行有效的打擊。
除了列隊,長矛手還要訓練手中持長矛快速前進,追擊敵軍,並且行進一里地以上陣行不能有絲毫混亂。以便應對敵人突然的反撲,以及從側翼和後方出其不意的進攻,時刻保持陣型的完整性,使敵人無機可稱。
接下來就是騎兵,開平鎮原先有訓練好的六百騎兵,這一次訓練的騎兵都是新兵,別人也不可能把寶貝一樣的騎兵塞過來,所以就從這些人中挑選,有過騎馬經驗的兩千四百人,作為騎兵來進行訓練。
每一個老騎兵,帶領四個新騎兵,並他們進行馬上的訓練,教他們如何保持隊形,如何密集衝鋒,如何在馬上揮刀砍殺敵人,以及在奔跑中放箭,進行騎射。
訓練一直進行了三個月的時間,連過年也沒有停止。而賈珂為了顯示和士兵們同甘共苦,在過年的時候也待在軍營,沒有回去。同所有士兵在軍營中吃了一頓,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年夜飯。
經過三個月的訓練,這1萬人的部隊,明顯的脫胎換骨。在老兵帶新兵的政策下,隊伍的戰鬥力並沒有下降多少。
冬去春來,經過三個月的訓練部隊基本成型,但是沒有進行任何的實戰,賈珂心裡還是有些不託底。
經過慎重的思考,賈珂決定進行部隊之間的大比武,方陣和方陣之間,進行對抗訓練。
訓練嘛,就是要儘量能夠模擬實戰,這樣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不然搞那些花架子沒什麼意思。
但是為了不讓士兵出現傷亡,所以在訓練的過程中所有人都使用竹竿包上布條,並且蘸上石灰。對抗中命令,凡是被戳中身子要害部位的立即退出,就是耍賴,但是身上白點非常明顯,旁邊監督的百戶也不是瞎子,立即便把他們揪出來。
其實這個方法也不是賈珂想出來的,這可是《水滸傳》裡施耐庵所記敘的訓練之法。應該是在宋朝的時候,軍隊中普遍使用的訓練方法。不過在這個時空還沒有人使用。
範康對賈珂的這個想法非常讚歎,這樣做能夠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儘量去模擬實戰,練兵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剛開始賈珂還是要求,小方陣之間對抗,到後來逐漸擴大規模。
以後發展成,由黃柏峰和馮陌各帶五千人,弓弩手,方陣軍,騎兵配置齊全,進行大規模的對抗。
然後還進行了騎兵對方陣兵的演習。
由三千騎兵扮演韃靼人,衝擊擺好陣型的方陣軍。
賈珂為了籌齊這三千騎兵可不容易,幾乎把開平鎮幾次戰爭所繳獲的馬匹全部都用上了。還剩下一些,都是沒有經過閹割的公馬,這些馬在這幾次戰爭中繳獲的很少,幾乎都是韃靼貴族所擁有的私人馬匹。
韃靼人對馬匹的控制非常嚴格,能夠販賣到本朝的,全部都是經過閹割的馬匹,就是為了防止朝廷買回馬了自己繁殖,以增強騎兵實力。就是湯蒯作為韃靼人的內應,也很難買到未經過閹割的公馬。賈珂為了一兩百匹公馬專門成立了一個馬場,用以繁殖馬匹。
經過幾次演練,不同方式的作戰方式都訓練了一遍。在作戰中充分發現了自身的不足,對這些不足進行了改正,對發現的優點繼續發揚。
而劉雨是在過年以前從京城回來的,按照賈珂的吩咐帶來了一百二十多個棒小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