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從裝了樂器的籃子裡面拿出了哈達和酒,朝著葉開走了過來,這是要給我哈達嗎?這還是第一次啊。
在藏區走了那麼遠,也認識了些朋友,但都沒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先接酒杯。”有人給葉開提醒。
葉開接過酒杯。
酒杯外觀是一個黑色的碗,和缽仔糕的碗差不多大小,葉開用左手的五指拖著碗底,裡面澄清的酒液映照著天花板上明亮的燈和葉開的臉。
樂隊的人把哈達放在了葉開的脖子上。
抬起頭來的時候,葉開看到樂隊開始慢慢給這裡的其他人也獻上了哈達。因為自己是遠道而來的客人,才會先給自己吧?
男生的哈達是藍色的,幾個女生的哈達是白色的,這是區分了性別。
酒一喝,放下杯子繼續吃飯。
而樂隊就開始演唱蒙古音樂了,葉開聽不太懂歌詞的內容,但是歌曲的旋律和裡面包含的情感,是很單純的,並不需要去聽懂歌詞。
樂隊有馬頭琴,呼麥,當然了,呼麥不能叫做樂器,只是一種獨特的發聲技巧。另外還有兩種葉開不認識的樂器。
把呼麥從歌曲中單獨拎出來,初次聽的話沒人能夠聽得懂呼麥。
但是把呼麥融入到音樂當中後,葉開就能從音樂中感受到呼麥帶來的力量感,彷彿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匯聚在了一起。
古代人的東西啊,得多思考,從隱晦中才能發現一種傳統事物的美。
比如京劇,閱歷不到一種程度,很難沉浸下去聽完一首戲曲。
現代社會的審美已經被網路帶偏差了,好多人,尤其是這幾年飛速增加的新網民,小孩子們,喜歡的都是一些網路歌曲。
這些傳統的東西,甚至不說古代,往前十年葉開這一代人喜歡的歌手和歌曲,都已經被視為過時歌曲了。
所以葉開很珍惜這一次的機會,能夠在近距離欣賞到蒙古歌手錶演。
樂隊唱完了兩首歌,酒桌上,一個三四十歲的大哥用手敲打著桌面起了一首歌的拍子,樂隊秒懂,演奏出了一首歌。
他先是發出了幾聲不明意義的節奏人聲,接著慢慢的,酒桌上幾乎所有人的都在一起打著節拍。
葉開也顧不得吃飯,用手鼓掌。
他不會唱啊。
怎麼一言不合就開始尬歌了。
唱歌的時候,這群人甚至可怕的分出了高聲部和低聲部,像一首訓練有素的合唱團,但葉開知道他們絕對不是合唱團。
最多算是經常聚會的一群朋友而已。
雖然不知道唱的什麼,但歌聲莫名好聽啊,賽嚕日外冬賽?蒙語裡面這是什麼意思?
恩,葉開變成真心實意的鼓掌了。
真的好聽。
所有人都會的一首歌,自己不會,這時候會有些尷尬。但你只是一個外地的遊客而已,需要會這首歌嗎?
也許會唱他們才會驚訝。
唱了大概兩分半,歌曲停歇,葉開鼓著掌說到:“好聽啊,這首歌叫什麼。”
有人說到:“民歌吧,我們鄂爾多斯本地的民歌,大概的意思是,酒杯裡面已經倒滿了醇香的美酒,兄弟朋友們歡聚一堂共同乾一杯。”
“來,乾杯。”